•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2版: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热点解析

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邱江勇

图为长虹新能源锂电智能制造生产线

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短板、锻长板、防风险,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2024年以来,我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产品实现应用推广。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强化。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稳步推进,化点为珠、串珠成链的良好发展生态加快形成。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生产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四成。41个工业大类行业的增长面超九成。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去年全年均有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产销连续多年领跑全球,动力电池产量和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产业结构呈现持续优化态势。

电子信息行业作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之一,对于支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至10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2.96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利润总额5149亿元,同比增长8.4%。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6.8个和3.5个百分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清醒客观地看待我国产业发展的复杂环境。从外部看,全球产业发展深刻调整,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制造业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内部看,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过渡期,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长期性问题抑制竞争力提升。

对此,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一是创新引领,夯实产业体系根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基础研究能力,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前瞻性突破性技术,久久为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各类创新平台。

二是固本强基,提升产业体系韧性。统筹做优存量产业和做强增量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优化“梯度”格局。

三是融合发展,培育产业体系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附加值。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打造数字应用情景,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

四是开放合作,优化产业体系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引进外资企业,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有序向外转移,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强化利益共享和产业链深度绑定,探索构筑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指出,产业基础对于国家重大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据他介绍,尽管我国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但产业基础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产业基础高级化由“解决有无”问题即将进入“实现整机与基础的协调发展”阶段,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都对产业基础提出新要求,亟须加快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优秀人才培养三方面协同发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强调,当前,我国产业链水平和欧美国家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产业基础能力方面,具体包括底层工业数据和设计软件、研发设备、测试仪器、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等。他建议,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重点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检验检测平台、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协同,组织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攻关工程,推动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加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适应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对于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应重点关注和把握哪几个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李燕认为,首先,把提升产业链的核心技术能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如先进的制造工艺、核心的设备和材料等,我们应该具备安全可控的能力,在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基础上,尽量提高本土产业链的配套水平。吸引来自全球各国的企业,围绕超大规模的中国市场来形成本地化高水平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其次,强化产业链的效率优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和组织协调能力,比如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生产方式,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等。另外,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产业链竞争力的一部分,也需要关注。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龙头企业更要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中发挥“链主”作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科技领军企业要有“链主”的责任感,着力强链补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用科技赋能带动国内产业链高质量崛起。对此,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亦有同感:“‘链主’企业应充分发挥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优势,尽显龙头的责任担当,在夯实核心技术能力的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2024-12-28 本报记者 邱江勇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2512.html 1 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