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内生活力,找准方位,明确定位,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工业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2024年重点工作
产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1—11月,全省制造业增速2.0%;“4567”重点产业量质齐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3个和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1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质生产力稳步培育。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1—11月,6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哈尔滨航空集群”“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晋级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思哲睿手术机器人成为国内领军企业。8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数量列东北三省一区首位。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深入实施千企技改专项行动,推动设备更新。1—11月,开工设备更新项目430个,更新设备36257台(套),累计完成投资101.3亿元,两批次178个项目进入工信部技改再贷款白名单。组建全省工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数字化转型系列活动13个市地全覆盖。新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51个、智能工厂5个。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新认定省级绿色工厂70户,3户企业入选2024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名单,数量在东北三省最多。
维护产业安全作用凸显。加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成投用。中国一重3000吨级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刷新世界纪录。成功承办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和首版次软件55项。
招商合作成效显著。成功举办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黑龙江),签约项目172个、签约额2565.6亿元。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对接,签约招商项目326个、签约额3393.9亿元,248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76.1%。推动国内检验检测头部企业易瑞生物国家级试验平台、大湾区人工智能数字产业联盟AI产业加速器平台落户哈尔滨新区。
服务企业精准有效。推进中小企业梯度成长,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501户,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05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户、国家和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12户。发挥包联企业机制作用,实现重点企业应包尽包,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推进黑龙江高质量可持续振兴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黑龙江省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持续完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推动工业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力推动稳增长。一是加强运行监测调度。聚焦重点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按月开展运行分析,深入研究工业运行态势。聚焦短板弱项,组织开展针对性精准调度,细化完善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重点措施,全力推动工业增速加快回升向好。二是强化规上企业培育。围绕重点临规企业和有望投产入规项目加大培育力度,按月跟踪监测临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达标企业、项目及时入规。三是分级包保重点企业。统筹发挥省市县三级工业专班、产业专班、包联机制等各方资源力量,深入推进实施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包保全覆盖。
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力推动调结构。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快上云用数、智改数转,分市(地)、分行业遴选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和优秀实践案例,争取更大范围示范推广,带动更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工业绿色化发展行动,持续开展节能降碳行动,完善以绿色工厂为核心单元,国家、省、市三级“纵向联动”,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横向带动”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新机制,试点建设“零碳工厂”。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新型工业化的新支柱、新赛道,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提质扩量。三是加速孵化培育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空间、未来能源和未来健康等6个方向18个重点领域,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品“揭榜挂帅”,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力推动育动能。一是抓牢项目育动能。围绕“4567”重点产业,重点谋划一批支撑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大工程项目、一批打基础增后劲重点项目、一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改造项目,推进建设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二是强化创新育动能。着眼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中试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在本地产业化。完善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推进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与储能、商业航天、机器人等领域,以企业为主体构建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三是开放招商育动能。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着力引进一批新材料产业战略投资。四是壮大中小企业育动能。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建立中小企业培育库,集中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优化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完善服务企业“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机制。
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力推动防风险。一是维护产业安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拉长长板、锻造新板,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推动建好建强国家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继续打造更多“大国重器”,带动提升制造业投入比重。二是强化安全生产。切实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监管和行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力推广“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应用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抓好应急保供。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在各种突发应急情况下第一时间保障相关产品供给。培育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四是提升履职能力。发挥工业经济发展专班和牵头重点产业工作专班机制作用,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凝聚省市县各方合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