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农历腊月廿九。时值除夕前日,哈尔滨在游客带来的“人气”之上,又添了几分新年的喜庆。
是日,中国移动网络保障人员张松照常来到冰雪大世界执行日常的网络维护工作。“我们从去年12月中旬就开始在冰雪大世界驻扎了。除了冰雪大世界以外,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会轮换到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这些热门景区值班,保障高峰时段的网络质量。”张松说道。
随着张松手脚麻利地拉出应急通信车的台阶、打开车门,他一天的工作也随之开始。走进车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占据了车内大半个空间的控制台,各种颜色的指示灯、线缆、开关与面板遍布其上,让人眼花缭乱。在控制台对面,是一处简陋的休息空间,在狭窄的“长条箱”上垫上一块泡沫板,就成了工作人员值夜班时唯一能稍作休息的“床铺”。“这里本来是个电池组,我们垫上点儿东西,就能当床用。”张松轻描淡写地说,“上面虽然有暖气,但我们担心长期打开会造成设备故障,所以基本不会打开,晚上还挺冷的。”
谈笑间,张松便着手开始了车内设备的常规检查。先是打开发电机,防止低温导致电池冻结;随后,依次检查电表、各项开关、各处走线,最后再调整好车顶的基站天线角度。在向记者介绍应急保障车上的设施时,张松如数家珍:“这些是连接车顶射频单元的线缆,这个是车上的主控单元,这是我们的传输设备,传输中心特意为我们配置了‘980’;除了车顶上的设备,我们还在车上添加了临时基站的射频拉远设备……”
在车顶,记者见到了安装好的4G与5G分布式基站:4台4G基站被安装在高高的铁架上,在其旁边,则是两套更大、更重的5G基站。记者了解到,一台5G基站的重量逾35公斤,因此难以远程控制,仍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调整。
完成了车内的常规维护,张松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冰雪大世界园区内,进行几个人流量较大区域的网络检测工作。“今年是人流量最多的一年。”在前往园区的路上,张松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是我第八年参与冰雪大世界的通信网络保障工作了。前几年人最多的时候,园内同时在线的移动用户也就2000多人,而今年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1万人,足足增长至10倍之多。”
抵达园区内已是傍晚,黯蓝的天幕边缘还残留着一线瑰丽的霞光,园内的冰灯早已点亮,美轮美奂。张松却无心多看风景,快步领着记者前行并说道:“平时在园区内,主要就是检查几处人流量最密集的区域,一般而言,就是摩天轮、大滑梯的排队处和夜间大舞台。”
到达夜间大舞台时,台上的DJ已经开始表演,台下人潮涌动,不少游客正举着手机,场面颇为壮观。“这里是全场人数最多的地方,拍照、直播的人数最多,通信压力也最大。”张松表示。张松选择了一个角落站定,便取出了自己的手机,打开专门的测试APP,开始为网络“跑分”。记者看到,测速APP上显示,当时的5G网络下载速率达到132Mbps,上传速率则达38Mbps。张松告诉记者,这个网速已经足以覆盖普通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即使是直播也没问题。打开直播软件,不少博主已经开始现场直播“万人蹦迪”的壮观场面,画面流畅,观看体验好。
在大舞台附近,张松向记者展示了近期新安装的两台5G基站。“其实我们已经提前在周边做了一些网络扩容工作,但人流量还是超过了我们最初的预计。”张松说,“一旦监控显示网络告急,我们就会实时进行网络扩容,或是临时增加台站,通过‘扩容+分裂’的方式,保障冰雪大世界的信号畅通。”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在哈尔滨已新建完成7个物理宏基站,5G反开MIMO小区24个,完成室分小区扩容168个,加装玲珑机柜3个,全力确保旅游热点区域的网络畅通。
几个热门区域都测试完成,天色早已黑透。虽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张松并未在园内停留。他还需要返回应急通信车内,一旦监测显示园内或周边地区的网络告急,就要随时出动,进行基站的优化和维护工作。当记者问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张松露出憨实的笑容说道:“今年哈尔滨吸引了这么多外地游客,我们也很高兴,所以有任何困难我们都会想尽办法克服,保证不给咱哈尔滨‘掉链子’。”记者得知,除夕夜,他也将在冰雪大世界值班,“站好春节前的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