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6版:地方新闻

各地加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本报记者 路轶晨

天津大力培育智能工厂

AI+低空遥感、动力装备行业大模型……近日,广西举行新闻发布会,聚焦广西“人工智能+”行动场景创新情况,正式发布2025年第一批共16个人工智能开放场景清单,涉及制造、能源等多个重点领域。今年以来,包括广西、广东、北京、天津在内的多地都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场景亮点突出

今年2月,广西启动人工智能开放场景征集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在各地各部门推荐的上百个清单基础上,经严格筛选,遴选出16个场景。这些场景绝大多数为企业投资项目,在市场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其中,在制造领域,动力装备行业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场景亮点突出。该场景通过揭榜制招引国内有大模型开发能力和行业领域垂类大模型开发经验的企业与高校院所,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带动提升广西发动机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并将成果示范推广至国内及东盟地区。

记者从广西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西此次发布开放场景清单仅是开端,推动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接落地、带动全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才是主要目的。未来,广西将建立健全常态化清单发布机制,不定期开展场景创新政银企对接会和发布会,并组织专项领域或区域的场景应用推广活动。

广西工信厅将加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推进人工智能产品突破,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建设国内智能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在重点行业打造一批工业应用场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

目前,广西初步梳理全区人工智能规上企业267家,其中制造业92家。随着后续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将在广西千行百业发挥更大效能,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天津市成功发布了37个“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涉及石化、装备制造、消费品等7个重点行业13家企业,涵盖了工厂设计、产品研发、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等典型应用环节,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引领京津冀共建应用场景提供了案例示范。

近年来,天津市充分发挥深厚工业底蕴优势,着眼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大力培育智能工厂。培优重点项目库,累计打造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家,认定先进级智能工厂52个,联想、海油工程、施耐德万高等9家工厂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平均生产效率提升23.01%、产品不良率降低56.95%,运营成本降低80.92%,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场景比例达41.94%,其中,海油工程打造国内首个国产化数据集成交互平台、环智新能源成为唯一入选的光伏行业智能工厂、联想建成信息通信行业全球首个智慧零碳工厂,分别成为国内首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行业数智化转型标杆。

二是人工智能“揭榜挂帅”取得积极成效。先后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工作,通过两年攻关培育,天津市中汽数据、航天神舟飞行器、御锦科技、中科听芯科技等11家企业胜出。其中,御锦科技肠息肉消化内镜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基于企业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产品息肉识别准确度、分型准确度提高到95%以上。

三是大力支持行业垂类模型研发和应用推广。持续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基础底座,建成以天津港PortGPT、菲特“菲凡”工业质检、天士力“数智本草”等为代表的44个垂类大模型产品库,服务范围覆盖网络安全、工业质检、医药健康、交通物流等多个领域。菲凡垂类大模型提升工业质检合格率20%,天津港“PortGPT”港口大模型推动综合效能提升40%。

助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面融入手机、PC、视听、车载、工业、商业和家居等终端产品,给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和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新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产业的深度转型与升级,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日前,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了8个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3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29个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和13款智能终端产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在会上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人工智能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挑战和机遇,推动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快速发展,保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地位。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从政策、技术、企业、平台、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抢占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各类资金对人工智能终端的政策倾斜,支持各地推动原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各具特色的AI终端产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芯片。继续实施“广东强芯”工程,积极发展端侧人工智能芯片,支持一批高端芯片工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力争在高端芯片关键核心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取得突破。

三是夯实开源鸿蒙技术底座。支持AI终端企业适配以开源鸿蒙为技术底座的操作系统,构建统一的技术框架与接口规范,集成系统组件和工具链,促进开源生态的繁荣发展。

四是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创建人工智能终端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高端企业牵头或者参与组建AI终端产业联盟,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攻关及成果转化。

五是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应用。支持工业企业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工业终端提升制造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定期遴选发布AI应用场景和产品清单,分行业召开供需对接活动,加速AI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也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特别提出,充分发挥北京信息软件业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根据《行动方案》,北京将加速构建开源生态新体系。打造人工智能国际开源社区,支持基于开源平台开展大模型商业化应用。

面向中小企业智能应用需求,北京将征集一批具备大模型部署、大模型精调、开发工具链、数据治理或辅助软件开发等功能的智能产品,以及DCMM评估等服务,符合条件的纳入中小企业服务券支持范围,对中小企业使用相关产品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贴。

《行动方案》还提出,北京将加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培训。支持行业协会、学会、联盟,联合信息软件企业、行业用户、新型研发机构及相关院校,共同开发大模型部署优化、AI+产业融合创新、智能体构建、人才资格认证等模块化培训课程,组织“首席数据官”培训、区域巡回讲座、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年度培训1万人次,培养具备产业落地经验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跨领域解决方案专家及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2025-05-09 本报记者 路轶晨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3615.html 1 各地加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