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025北京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专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维亮在会上表示,2024年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1%。
刘维亮介绍,北京市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不断突破。具体来看,豆包大模型对齐GPT4.0水平,智谱首发支持生成汉字的开源文生图模型,Kimi的200万字上下文能力领跑行业,生数科技发布国内首个文生视频模型Vidu,快手可灵大模型支持生成时长3分钟、分辨率1080P高清视频。“目前,北京市已备案105款大模型产品,数量全国第一。”刘维亮表示。
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000亿元。据介绍,北京市日前发布《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按照“5+10+N”的模式,聚焦五类场景,打造标杆应用工程,面向十大行业,布局示范应用项目,积极培育N个商业化行业应用。此外,“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聚合模型、算力、数据、应用、投资等5类、300余家伙伴企业,形成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朋友圈。
刘维亮指出,2025年北京市将全力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重点攻关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争取在国际上取得更多领先成果。打造智能体软件,让软件更“聪明”。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探索新的科研模式。(京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