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7版: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特刊

山东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坚决扛牢全国工业“挑大梁”责任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图为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

今年以来,山东工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工信部各项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聚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制造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1—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有力发挥了全国工业挑大梁的重要作用。

2024年重点工作

全力稳运行,工业经济大盘更加稳固。深入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全力以赴夺得工业运行最好成效。强化联系服务。建强工业运行指挥部体系,创新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推动首批15家企业止降回稳。强化增量培育。聚焦100家支柱企业、680家重点企业建立台账、靠上帮扶,滚动实施“千项千亿”计划,预计全年新增产值6000亿元,拉动工业增长4个百分点。抓好临规企业帮扶指导,全年规上工业企业有望突破4.2万家。强化政策激励。谋划21项政策纳入省政府政策清单,高标准举办与港澳、塞尔维亚、新加坡等地经贸交流会。遴选100家企业享受首季开门红激励5900万元,新认定10个省级工业强县,分别给予4亿元财政奖励,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整合省级财力近20亿元,真金白银激发增长动力。

全力抓创新,产业发展能级加快跃升。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强平台载体。高标准建设3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微纳制造创新中心成功升级国家中心。新认定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0家、累计2397家。举办产业链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5场,发布新技术新产品和高校成果超过500项,达成合作意向4.8亿元。狠抓技术攻关。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20项,预计带动产生新技术4871项、新产品4241项、新工艺3137项。新争取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13个,加强“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发布揭榜项目超600项、金额近30亿元。引育高端人才。推荐申报国家人才工程数量大幅增长,遴选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57名,实施集成电路专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0人,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45家。

全力调结构,现代工业体系不断塑强。研究制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出台施行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统筹做好“去、提、增”三篇文章,谋划打造“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推动减量优化。深度优化“两高”行业政策,推动轮胎调出“两高”项目管理,200万吨以下15家炼化企业常减压装置关闭退出。新培育省级绿色制造单位360家,1—10月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5%。推动存量变革。聚焦冶金、石化等六大传统产业,深入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青岛、潍坊被评为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1554个项目入选工信部专项再贷款项目库,114个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5.7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1954个,带动技改投资增长10.2%。聚焦高端化工、汽车等九大优势产业,强化新产品新技术迭代升级,产业规模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增量崛起。围绕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制定系列指导文件,提速培育九大新兴产业,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60万辆,济南市获批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七大未来产业制定行动计划,加快培育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

全力促融合,数字深度赋能提速推进。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努力打造数字经济重要高地。做强核心产业。实施集成电路“强芯”、高端软件“铸魂”等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创新谋划培育“首件套”产品73个、数字产业先锋企业30个、数字产业集群15个,1—10月,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大幅增长13.2%。关键软件产业规模首次跃居全国首位。深化融合赋能。深入推进云行齐鲁、工赋山东,举办首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会,13家企业入选百强企业、居全国首位。高标准建成运营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服务企业超过1.1万家,系统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覆盖企业超过68万家,带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1%。加速数据跃升。探索实施“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培育数据驱动型“晨星工厂”4220家,打造重点行业“产业大脑”64个。724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评估,数量稳居全国首位。今年新增5G基站4万个、累计开通24.2万个,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启动建设。

全力优生态,强企固链育群一体发展。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高标准举办产业投融资、全国“百场万企”融通创新服务等大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共生共赢产业生态。“点”上强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106家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库,支持聚焦主业做大向强;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2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4家,累计237家、居全国首位。“线”上固链。按时序完成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任务,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创新开展“十链百群万企”行动,带动市县开展活动1000多场,服务企业超过10万家。“面”上育群。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青岛仪器仪表、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3个集群新进“国家队”;新培育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家,累计23家、居全国首位,新认定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6家,有力推动资源要素集聚。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山东工信系统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工信部各项要求,紧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更大力度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接续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在以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更多山东贡献。

一是加力推动工业稳进提质。提升工业运行指挥部效能,用好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加强重点地区、行业、企业监测协调和发展帮扶。紧盯实施“千项千亿”计划和增量培育,建立“一对一”包保机制,确保早开工早达效。聚力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全力推进鲁锦鲁酒振兴,持续扩大机电、绿色低碳等产品出口规模。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制造业投资增速等主要指标走在工业大省前列。

二是加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强创新平台载体,高质量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新突破“四首”产品600项以上,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加强高端人才引育,整体性做强企业家、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五支人才队伍”。

三是加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强化多业支撑,加快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力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显著高于规上工业。加快低效产能出清,深入实施技改提级行动,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六大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加快技术更新和迭代升级,塑强全产业链优势,推动九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纵深推进跨越提升,培育更多支柱产业,推动九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健全政策体系,建立投入增长机制,推动七大未来产业抢先布局。

四是加力培育优良产业生态。扎实推进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任务,完善“总链长+链长+链主”机制,集中资源推动18条标志性产业链做优做强。深入开展“十链百群万企”行动,带动市县举办对接活动600场以上,服务企业10万家。聚力培优培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以世界级为引领、以国家级为骨干、以省级为基础的发展体系。发挥县域产业优势,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五是加力释放实数融合效能。以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和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为牵引,提速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聚力发展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立法,力争全年数字经济占比突破50%、核心产业占比达到10%左右。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打响工赋山东品牌,运营好国家数促中心,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

六是加力创优企业发展环境。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突出强化中小企业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助企帮扶16条措施,深化“一起益企”专项行动,力争年内服务企业100万家次以上。推动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建设。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建好用好“专精特新”专板,组织高成长企业挂牌培育。持续加大政策供给、推动内涵发展,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4-12-25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2489.html 1 山东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坚决扛牢全国工业“挑大梁”责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