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工信系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纲领,聚焦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大力实施“1231”制造业振兴升级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4年重点工作
(一)打出政策服务“组合拳”,全力以赴稳住工业经济大盘。加强运行监测调度,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省市县三级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入企服务,累计服务1000余户企业,推动解决问题676个。加力实施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国家“两重”“两新”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6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省级技改资金四批支持168项设备更新项目。充分发挥技改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投资262亿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年重点推进的100个标杆项目开工率超过90%,完成投资322亿元。1—10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7.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2.9%。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推动849户中小企业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626户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传统优势产业潜力进一步释放,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全省炼铁、炼钢先进产能占比分别提升至64.3%和62.3%,焦炉煤气化产加工利用率达到63.1%。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批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建设,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保持两位数增长。未来产业进一步向实迈进,高速飞车完成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验收,高纯氢年产能提升至4万吨/年,初步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三)统筹推动产业平台建设,产业协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产业链加快提质升级,构建形成37户链主企业牵引,744户产业链链上企业、226户专精特新企业“雁形”协同发展模式。1—11月,省级重点产业链营收突破6400亿元,同比增长16%。特色专业镇加快提质扩量,成功举办第二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新建各类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33个。1—11月,省级特色专业镇营收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2.9%。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提能增效,新培育1个国家级、3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创建13个省级消费品特色园区。
(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技术创新矩阵加快构建,完善创新平台梯次培育体系,新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培育)20户,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46户。数智赋能成效显著,累计建成5G基站10.8万个,全省在用在建算力中心设计机架规模达到101.2万,综合算力指数全国第八。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全省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突破1000户,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升至88.8。大力推动智能制造,3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布局实施2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前三季度规上工业能耗强度同比下降2.6%。21个绿色工厂列入国家绿色制造公示名单,新培育省级绿色工厂38个,17户绿色工厂获得A级“企业绿码”。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山西省工信系统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工作要求,聚焦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工业稳增长促投资为基础,以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平台,以融合创新、数智赋能、绿色转型为路径,以企业扩量提质为关键,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一)坚持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并举,促进工业稳产增效。完善调度机制稳定工业增长,出台促进工业稳增长若干措施,推动182户龙头企业提效增益。坚持固本育新打造新增长极,聚焦转型主攻方向和新增长点,项目化、清单化推动300个增长点项目投产达效。争取与工信部共办产业转移活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抓牢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动态更新储备、拟建、在建三个项目库,建立制造业重大项目投资保障机制,重点推进投资额50亿元以上的标杆项目,力争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8%。
(二)坚持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并行,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培育10户以上标杆示范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龙头培育、链条延伸、产业升级,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电子信息制造、通用航空、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产业,推动太重液压挖掘机项目产能释放,力争中煤平朔煤基烯烃、吉利晋中基地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开工投产。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进绿氢绿醇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推动阳泉打造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试点,促进人源胶原蛋白等大健康产品规模化发展,推动T1000碳纤维、铜基3D打印等先进材料批量化生产。
(三)坚持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并重,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以强化载体支撑为核心培优产业集群,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行动,大力发展先进材料、高端装备、新兴数字等重点产业集群。以建强链主企业为抓手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建立链主评价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一链一策”激励引导,全面推广“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推动主导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省级重点产业链营收突破8000亿元。以培育百亿名镇为牵引做大专业镇规模,持续办好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实施专业镇动态管理,打造1个300亿级、3个100级专业镇,8个10亿级龙头企业,省级专业镇主导产业营收增长10%。以战略规划引导为重点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动态更新工业类开发区主导产业目录,引导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抢位+错位”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和“数字+绿色”赋能并跑,提升产业发展素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统筹推进产业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布局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5个以上“揭榜挂帅”项目,新培育2~3个共性技术平台和30个企业技术中心,在重点领域布局8~10个中试平台。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打造智能煤流监控、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智改数转,加快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迭代升级,促进算力中心由通算向智算、超算转型,力争全省智能算力占比超过35%。“点线面”同步发力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点”上聚焦重点企业,打造5个数字化转型标杆,新创建30户智能工厂;“线”上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面”上聚焦重点园区和开发区,探索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探索碳足迹管理。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梯次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新创建3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五)坚持政策供给和主体引育并进,培优产业发展环境。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包,组建制造业振兴升级专项基金,构建“产业+金融”协同合作机制,引导各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精准流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打造优质企业矩阵,新培育300户专精特新企业。深化精准招商,主动对接头部企业,吸引一批大企业、好项目“落晋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