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丽琳报道: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围绕今年9月印发的《石景山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和《石景山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年)》两个文件,根据辖区特色,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目前取得积极进展。
石景山区围绕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以关键零部件为重点,按照“建设一个基地、搭建一组平台、打造一批场景、设立一只基金、集聚核心企业、举办品牌活动”的思路,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当前,石景山区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各环节已集聚猎户星空、识因智能、睿尔曼、因时机器人等企业16家,基本覆盖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条。结合区内优势,石景山区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集聚30家行业重点企业,突破7项以上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建设4个以上产业服务平台,丰富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突破1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石景山区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产业布局、创新平台,推动资源集聚。一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开展前瞻技术研发,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具身智能大模型,重点突破仿生轻量化、灵巧手等关键技术,提升人形机器人运动智能,强化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决策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招引和培育行业头部等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环节、关键领域,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集聚效应,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三是搭建产业创新平台。通过加快构建高质量具身数据创新平台、立感控一体研发验证平台、测评评估平台,形成从研究开发到测试验证的完整闭环,加速具身大脑的训练迭代、相关产品落地应用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吸引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企业集聚。
石景山区结合区域特点,明确发展路径。一是探索建设产业基地。推动规模化发展,加强与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联动发展。二是创新场景应用示范。促进人形机器人与工业制造、消费金融、应急救援、复杂极端环境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制定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关支持政策;推动设立产业专项基金,注重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举办高层次人形机器人赛事、论坛等活动,搭建行业交流、供需对接等平台,树立行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