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10时,京东方越南智慧终端二期项目开工仪式在越南巴地头顿省富美特别工业园举行。当地的气温早已攀升至38摄氏度,开工现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越南语、汉语与英语三种语言在记者耳边萦绕,会场外一辆辆崭新的挖掘机与拉土机挂上了象征喜悦的红色绸缎花球。
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在开工仪式上表示,京东方未来将依托越南二期项目不断强化产业全球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不出海,就出局。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显示企业像京东方一样踊跃出海,参与到全球竞争的格局中。TCL华星、惠科、维信诺将经营的触角延伸至南亚、东南亚,乃至美国,利用全球市场资源配置提升全球竞争力,在增强自身全球化经营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显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的跃升。
有助于完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完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正逐渐成为中国显示企业的必修课。基于劳动力成本、关税便利等因素,建设模组、组装工厂成为中国显示企业落子海外的第一选择。
“京东方越南智慧终端二期项目就是京东方坚持全球化发展的证明。”陈炎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该项目总投资2.89亿美元,预计2025年可以实现量产,致力于打造年产300万台电视机终端、700万台显示器终端,以及4000万张电子纸终端的智能工厂,以强化京东方智能制造的全球化布局,将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终端产品。
另一家中国显示企业惠科,也在越南投资建设了屏幕和电视机组装工厂。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科金渝”)关务物流处负责人刘晓虎介绍说,惠科金渝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生产的液晶面板出口到越南、巴西、墨西哥等国,在当地完成电视、显示器、手机等产品的组装工作。目前,惠科金渝主要为三星、LG、康佳、长虹等电视品牌的海外基地供货。
近年来,不仅是京东方和惠科这样的面板大厂在东南亚建设组装工厂,立讯精密、舜宇光学、歌尔股份、京东方、蓝思科技、领益智造、华勤等十余家显示及终端上下游企业相继在越南投资建厂。
中越两国经济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两国产业链供应链互补性不断增强,中越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持续攀升。业内专家认为,以越南为代表的一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产业分工关系是协同合作大于竞争替代。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2021年数据,中国已经成为越南最大的中间产品供应国,占越南进口总额的41.5%,越南约54%的机械设备及零部件、40%的手机及零部件都来自中国。据越南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中国已经超过韩国,成为越南各类手机及零部件的最大供应市场,进口额超过72亿美元,占83%的进口份额。
有助于抓住新兴市场增长机遇
记者乘车穿梭于越南巴地头顿省富美特别工业园中,日本工业气体巨头Nippon Sanso、中国台湾的投影机企业中强光电、德国润滑油巨头Fuchs集团等跨国企业的工厂一一映入眼帘。如今,这里又多了中国大陆企业京东方的身影。
除了京东方,TCL、惠科等显示企业也在积极进行全球化产能布局。TCL在越南建立了其海外最大的彩电制造基地,TCL华星在印度建立了首个主要生产32~55英寸的TV Open cell工厂;友达在越南设立了主要生产LCD显示器等IT产品的子公司;群创正在推进与Vedanta集团在印度建设第8代TFT-LCD面板厂。
“显示企业在海外布局产能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能提高生产和物流效率,国内则更聚焦先进制造业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企业和显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群智咨询(Sigmaintell)大尺寸显示事业部副总经理张虹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越南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而且已经签署了15个自贸协定,有助于京东方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京东方视讯(越南)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宏兵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京东方青睐越南的原因。记者观察到,电视终端是京东方、惠科和TCL华星布局的三家海外工厂重点品类。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计,在2024年全球电视机市场中,东南亚市场维持较强劲增长,增长率或将达到4.1%,位列全球第一。目前,三星和TCL已经在越南和印度建立液晶面板和彩电制造基地,占据先发优势。行业专家指出,基于东南亚电视终端市场未来发展的预测,提前完成产能布局也有益于中国企业与三星、LG等国际品牌一较高下,抢占海外市场。
有助于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全球化经营布局是中国显示产业向中高端转型的必经之路,也是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历经多年发展,中国显示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球首位,显示产业总体产值、液晶面板产量产值、显示面板专利申请量等多个核心指标均位于全球第一。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显示面板产值超过3600亿元,全球占比达48%;显示面板出货面积为1.6亿平方米,全球市场占比68.6%,牢牢占据世界首位。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陆续推出多款全球首发产品,显示面板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达到35%,位居全球第一。
如何持续擦亮中国显示产业“全球第一”的金字招牌,继而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已经成为中国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全球化产能布局和经营,依托我国已有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京东方等显示企业给出了答案。
“中国制造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一些相对传统、以组装为主的制造业一定要外溢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获得成本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这是必经之路。”TCL华星CEO赵军表示。
“产能出海不会削弱只会加强显示产业的实力。国内和海外产能互补性应该很强,国内侧重双循环,海外则侧重特殊市场的外循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显示行业产能出海是在全球化重构背景下的选择,产能出海将更全面地提升显示行业整体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目前显示面板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主要聚焦在后段模组产能,显示面板的前段制程依然高度聚集在中国,且未来3~5年不会有中国面板厂去海外投资前段制程的规划。”张虹表示,在国内,显示企业可以更聚焦先进制造业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企业和显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除了加速显示企业在中国本土的产业高端化转型,京东方等显示企业出海或将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对于京东方S10等海外产线的落地,胡春明表示,会在一定程度上助推配套企业的全球化能力。
有助于培育
世界一流企业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日韩企业曾相继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建设工厂,通过合理布局产能和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孕育出三星、LG、东芝、日立、索尼等世界级企业。
“‘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能力。对制造业而言,全球竞争能力意味着要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与跨国巨头竞争。”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此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业专家指出,尽管在产能规模上已经居于全球顶尖水平,但是中国显示企业在盈利能力、核心技术能力、供应链能力、品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距离“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融入全球产业的大循环中,实现中国经济对全球的持续影响,才是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赵军表示,产品销往海外是企业全球化的初级阶段,如何将企业的产业、制造和产品能力进行全球布局是企业全球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全球家电和消费电子巨头三星电子为例,三星电子连续数年居全球电视机制造商第一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这样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其完善的全球化产线布局——在亚洲、南美、非洲……三星电子都构建了制造产业链。
张虹指出:“中国企业在显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产能和制造经验,融入到全球市场投资和竞争,有望进一步稳固和扩大出海口,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行业专家也指出,全球化经营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提前调研了解所在国的政策、监管、营商和人文环境,符合当地制造管理条例和政策法规;二是积极拥抱绿色节能技术,在设计和建造工厂时充分考虑ESG工作;三是努力提升当地的生产和管理效率,提升成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