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一缕晨光穿过雪山照亮了戈壁荒漠。家住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居民们打开电灯开关,满室明亮。这一带居民所使用的电,正是风力发电产生的“绿电”。
新疆达坂城因为王洛宾的一首《达坂城的姑娘》闻名全国,与这首歌一样有名的,还有呼啸的风。“达坂”在维吾尔语中的含义是“山的脊梁”,这里三面环山,南是乌鲁木齐南山,北靠新疆天山博格达峰,是有名的戈壁风带,大风常年不断,是新疆风能资源最充足的地区之一。在新能源时代,这是宝贵的资源,源源不断的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千家万户带去光明与温暖。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有着“中国风电摇篮”之称的大唐达坂城风电场。中午12时许,这里的风速达到近10米/秒,体感温度将近零下20摄氏度,在外面仅两分钟,记者就感到羽绒服被吹透了,冷风夹着沙土打在脸上,像被刀割一样疼。
戴上安全头盔、穿上约5公斤重的安全衣,拿上红外摄像仪、望远镜和巡查记录本,大唐达坂城风电场的运维员郭志鑫,像往常一样,和同事一起踏上了日常巡检之路。
今天的巡检任务是要完成一台2MW风机的检修工作。郭志鑫和同事要步行上万步,爬上近70米高的风电塔。“一开始上塔我也会害怕,大风吹得总觉得脚下站不稳,现在已经习惯了。”郭志鑫笑着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达坂城夏天暴晒、冬天寒冷,夏天一身汗,上去是闷热的机舱,冬天也是一身汗,上去是冻透的机舱。
下了风机,一行人继续检查塔基、变压器等关键部件。“这是我们的避雷器。我们每天要检查它的动作次数,防止因过电压、过电流导致的设备故障。所有的重要数据,例如温湿度、油位、油压、电压等级等,都要详细记录在巡查记录本上。”郭志鑫一边说,一边记录着数据。
“春节是用电高峰,我们最担心的是暴风天气,也就是25米/秒以上的大风。它不仅会影响风机的运行,还会引起设备故障、线路受损。届时,我们的值班等级和对风的监测等级都会提高。”郭志鑫说道。
回到办公室,大家不停地跺脚搓手,喝茶暖身。当天下午,郭志鑫和同事还要去检查另一台风机。对郭志鑫和他的同事来说,这样的工作节奏,不仅是发生在春节期间,而是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大唐达坂城风电场场长周亮介绍,大唐达坂城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近100MW,装有50台风机,月平均发电量近2200万千瓦时。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巡检输变电设备和风机设备。同时,风电场的所有设备,包括每台风机都装有监控摄像头,实现24小时远程监控,确保有问题及时发现。
“临近年关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所有设备的巡检工作,确保所有设备缺陷、隐患消除完毕。节日期间,我场不停产,24小时进行生产,现场留有值班人员值守,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周亮说道。
大唐达坂城风电场,建在荒凉的戈壁上,十几名工作人员常年驻守在这里。郭志鑫来自河南,这是他工作的第三年,也是他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第二个春节。
“干我们发电这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没有容错的机会,需要24小时值班,总要有人做出牺牲。我们也不是说年年都不回去,而是轮流回去过年。”郭志鑫说道。
而来自新疆乌苏市的周亮,也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过年不回家,不是不想家,而是为了‘安全第一’,为了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大家还是选择了留下。”周亮说道。和往年一样,今年春节,他继续坚守在风电场。
日前,国家能源局召开了2024年1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要求2024年抓好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推动基地项目按期建成投产。
据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发改委党组书记孙新雅介绍,目前达坂城区建成风电项目43个,装机并网发电303万千瓦。预计今年年底,达坂城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6万千瓦。
“达坂城,老风口,大风小风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石头飞。”皑皑的雪山之间,昔日荒凉的戈壁滩上,如今屹立着一排排白色“风车”,巨大的叶片迎风转动,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