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3版:综合新闻

强化装备供给水平 全力提升保障灾害事故防控能力

——《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解读

赛迪智库安全产业研究所 黄鑫 黄玉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并聚焦十大场景应用重点产品,明确了强化重点领域安全应急装备供给能力任务,为推进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设、安全应急装备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品需求潜力巨大

(一)降低重点领域安全风险要求有效释放刚需

提升安全应急装备供给和应用水平是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安全应急需要,推动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安全形势总体持续好转,但受气候变化和新旧风险交织等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此,《行动计划》特别聚焦重大自然灾害与生产安全事故十大重点场景需要,明确了各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应急装备供给。先进安全应急装备能够替代或辅助人从事工作量大、操作重工序烦琐的工作,在矿山、危化品、隧道等重点危险环境,以及水下、地震、洪涝、冰冻、火灾等重点应急救援场景中,都可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并有效提升救援处置效率,有效释放了巨大刚需。

(二)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效拉动装备市场需求

一是消费升级释放个人和家用市场空间。伴随人民消费需求从基本温饱到安全绿色的持续升级,个人和家用安全应急市场空间巨大。例如,我国目前有4.9亿户家庭,配备家庭应急产品的仅有5%,若覆盖率能达到50%,市场空间将超过1000亿元。二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专用安全应急装备需求增长。以化工行业为例,随着各地化工安全整治力度不断加大,行业规范和安全要求不断趋严,带动化学品安全检测监控装备、储存运输安全装备、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防爆电器装备等快速发展。仅防爆电器装备,近年来平均增速在20%左右。三是各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带动政府采购需求庞大。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我国2022年安全应急相关装备产品招标项目数超过4万项,涉及金额超过2000亿元。

我国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品供给水平亟须提升

(一)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仍有短板

市场上装备多集成、少自主,在关键的自动化、智能遥控等技术上还不完善,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等还有待提高,在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上仍有待改进,在关键技术参数、视觉感知、压力传感、远程通信、自主决策、复杂地形移动等多项技术融合等方面仍需提升。例如消防车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对车辆及其底盘的耐腐蚀、抗冲击等性能和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相比而言,大部分国产底盘在应急救援领域应用时,其产品性能、稳定性与可靠性等与国外知名品牌差距较大,国内消防救援整车企业更青睐使用曼恩、奔驰、沃尔沃等国外品牌底盘。

(二)安全应急装备应用的便利性和适用性仍需加强

安全应急装备不仅需要具备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还需要适应不同行业、各类特殊场景的要求,如矿山的防尘防爆、消防的防水防火耐高温、化学品的防腐蚀等,装备能否在满足个性化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对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环境,决定了其市场推广的可能性。国内安全应急装备应用需求和研发制造之间沟通合作不畅,作业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与安全应急领域结合的方式及应用场景还有待创新。

(三)整体配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特别是装备的配套服务能力仍需提升。安全应急装备融合多种高新技术,对操控、维护要求极高,尤其是内部重要零部件在特殊环境中较易损坏,需要操作培训、维护保养、部件更换、系统升级、数据分析、租赁融资等多种服务作为支撑,装备配套服务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应用的积极性。同时,安全应急装备涉及行业多,供需信息共享不及时,部分装备制造商对外部需求信息掌握较少。比如在生命探测仪领域,北方夜视的高性能微光像增强器在核心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对开拓应急领域也具有强烈意愿,但由于信息的不畅通,不掌握国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需求,影响其业务拓展。

建议从三方面提升安全应急装备有效供给水平

《行动计划》从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推广应用、繁荣产业生态三个方面提出了十项重点任务,还明确了构建重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链和提升供给水平的要求,对打通安全应急装备供需循环链条、推动形成“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体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行动计划》要求和安全应急装备发展现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升装备有效供给水平:

(一)打破制度障碍,凝聚产业发展共识

安全应急装备及其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加强战略布局和系统谋划,又要调动方面资源力量广泛参与,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建议在当前各地高度重视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共识基础上,加强安全应急装备发展和应用的顶层设计,研究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安全应急装备国内大循环体系;综合工信、发改、科技等供给侧管理部门,以及应急、卫健、公安等需求侧应用部门力量,构建部门间协作机制,破除装备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制度性障碍。

(二)实施协同创新工程,加快技术攻关突破

组合运用揭榜挂帅、联合攻关、采购目录、应用示范等方式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以畅通的供需关系提供可持续的创新动力。一是结合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实战需求,组织多领域安全应急装备研发揭榜挂帅技术攻关。二是布局安全应急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一方面在已建成的轻量化材料、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创新中心中增加安全应急装备攻关任务,另一方面筹备组建安全应急装备集成应用方面的创新中心。三是综合运用政府优先采购、订购、首台(套)补贴、编制进口负面清单等方式支持产业化、国产化应用。四是持续开展安全应急装备示范工程,将应用成效显著、技术水平先进、推广模式创新的安全应急装备树立为行业示范,带动装备推广和品牌提升。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多级联动的安全应急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创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挥的良好环境。建立安全应急装备供需平台,发挥协会、联盟、商会、金融机构和其他第三方机构作用,提供供需对接、成果转化和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完善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安全应急装备整机性能、安全可靠性、稳定性能检测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安全应急装备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的衔接对应,推动提升国产安全应急装备的竞争力。

2023-11-03 赛迪智库安全产业研究所 黄鑫 黄玉垚 ——《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解读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8572.html 1 强化装备供给水平 全力提升保障灾害事故防控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