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23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稳定工业经济大盘 推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
稳中求进提质扩量 努力开创黑龙江工业强省建设新局面
编辑:诸玲珍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稳中求进提质扩量 努力开创黑龙江工业强省建设新局面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图为全球首台HTR-PM蒸汽发生器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
 

2022年,黑龙江省工信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工信部工作部署,稳增长求突破,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产业振兴扎实推进。优化顶层设计。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工业振兴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统筹黑龙江省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资源,对接全省22个重点产业中涉及工业领域的工作任务,制定印发航空航天等11个产业专项行动方案,配套形成“四册四表”,细化梳理70条产业链(集群)培育专项行动计划。强化统筹调度。成立“工业振兴+产业+产业链”三级专班,建立专班统筹、责任分工等10个机制,推动产业专班成员单位、市地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全面承接省级产业专班部署任务,协同加力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突破。推动哈尔滨人工智能自主创新试验区加快建设。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10个。

二是运行调度精准高效。强化运行监测调度。组织召开2次全省工业专班调度会议、4次工信系统调度会议,统筹推进工业稳增长。推进四项重点举措。成立能源矿产增产、规上企业培育、减停产企业稳产增产、重点项目投产4个工业稳增长专班,组建工业企业物流保通保畅专班,纳入重点保障企业“白名单”4320户,发放通行证787张,解决企业诉求108项。加快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落实国家33条和黑龙江省50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细化制定4项牵头和6项配合政策贯彻落实方案及兑现细则,推进“工业振兴20条”“数字龙江20条”等政策落实落地。

三是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强化项目储备。实施分类包保,强化调度跟踪,形成省市县三级合力抓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组织各地谋划储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51个,项目总投资1769.3亿元。紧盯重点项目投产。围绕“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谋划项目库中筛选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100个传统优势产业亿元以上项目列为“双百工程”项目,重点推进,按月调度。狠抓工业投资增长。建立省、市、县三级包保推进机制和周调度机制。1—11月份,全省工业固定投资较快增长,同比增长9.7%,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个百分点。

四是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强化统筹专项招商。发挥省数字经济和工业项目招商专班作用,组织开展专项招商和以商招商。1—11月份,共签约项目493个项目,签约额2270.5亿元。聚焦重大活动招商。抢抓2022世界5G大会在黑龙江省举办重要机遇,在深圳、哈尔滨、福州3地举办数字经济投资对接会,签署项目226个,签约额1031.8亿元,106个项目开工建设。盯紧重点产业招商。推动深圳联合飞机黑龙江大型无人机产业项目落地,哈尔滨联合飞机公司注册成立。推进神州数码、宝德等信创领域制造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五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创新赋能。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6户。支持企业研制首台(套)产品52个,培育省企业技术中心49个。推动数字化转型。累计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29个。推进技改赋能。实施千企技改专项行动,1—10月份,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6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排名全国第一。推进绿色赋能。限期整改能耗超限额企业3户,淘汰类机电设备510台。认定省级绿色工厂49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户、绿色园区2个。

六是民营经济持续壮大。完善支持民营经济政策体系。重新制定《黑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振兴发展民营经济政策45条,营造振兴民营经济发展浓厚氛围。培育壮大民营企业。通过省市联动、创新驱动,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4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户。推进各级包联企业全覆盖。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全省工信战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增长,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持续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努力开创工业强省建设新局面。

一是聚焦重点产业提质扩量发力。抓链主企业引领带动,梳理一批链主企业,“一链一策”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支持链主企业深耕本地做大做强;抓补链延链强链,坚持串点成链、聚链成群,推动产业链上下联动、协同发展;抓产业促进机制赋能,形成大抓产业合力,推动重点产业扩量提质。

二是聚焦运行调度稳增长发力。抓精准调度,发挥省市县三级工业运行专班作用,全力保稳增长,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抓责任分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千斤重担众人挑;抓稳定生产,指导企业应对疫情不停产、物流运输保畅通,全力组织增产扩产。

三是聚焦培育骨干企业发力。抓精准施策,“一企一策”制定定制化培育方案;抓协同支撑,整合资源、资金、市场、要素等协同赋能企业成长;抓品牌塑造,持续提升骨干企业群核心竞争能力;抓战略企业引进,对标现代产业体系主攻招引一批行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通过靠大联强撬动增量和存量。

四是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发力。抓项目谋划,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抓项目建设,帮助做好前期准备,指导开工项目倒排工期,确保明年开春即开工;抓项目投产,全方位保障项目投产需要,推动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产。

五是聚焦提升招商质效发力。抓精准招商,深度谋划和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大项目;抓产业链招商,推动一批整机、总装、产业链核心节点项目落地建设,举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抓合作平台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国际化合作对接平台。

六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发力。抓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实施工业振兴创新驱动专项行动、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抓协同创新,举办产学研用金对接沙龙,推动生成一批创新项目;抓创新载体支撑,推动石墨新材料、大型铸锻件先进制造、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七是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力。抓高端化赋能,提升产业层次和能级;抓数字化赋能,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抓绿色化赋能,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抓服务化赋能,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产业园区;抓安全化赋能,提升工业本质安全化水平。

八是聚焦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发力。抓惠企政策落实,全力推动振兴民营经济45条和惠企纾困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抓企业梯度成长,加快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抓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大企业家培训、清理拖欠账款等方面工作力度。

九是聚焦政策赋能发力。抓向上争取,主动对上协调争取更多的项目和政策进入“国家队”;抓现行政策完善,优化实施细则和兑现流程,更加精准滴灌产业、企业和项目;抓专项政策制定,围绕重点产业链堵点痛点问题,研究制定专项政策,精准赋能产业发展。

十是聚焦能力作风建设发力。抓创新理论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中央精神落实落地;抓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创先争优;抓能力作风建设,打造精气神足、专业强、作风硬的工信队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