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亦庄”)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中国电子报》记者看到一条用蓝线画出的“机器人专用道”,踏步其间与机器人同行,让人油然产生一种科幻走进现实的感觉。
如今,北京亦庄集聚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打造了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的“1+6”产业体系,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元,占北京全市的50%。除了作为北京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亦庄还是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所在地。
打造具身智能应用示范高地
“最新最尖端的机器人用起来是什么样子?”如果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前来北京亦庄的“机器人大世界”就会找到答案。机器人大世界于2024年8月21日正式揭牌成立,这里不仅是全国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也是世界机器人大会十周年的成果展示载体,陈列着各类机器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如今,机器人大世界已经成为连接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产业、优质企业和技术专家的“永不落幕的机器人大会”。
在机器人大世界的技术创新展示区,可以看到全球顶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和“天工”的核心零部件,以及具身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运动的控制演示。在应用场景示范区,设置了世界机器人大会10年回顾展,以及包括工业制造、医养结合、仿生动物、遥操作、居家生活等场景的6个集成展区。今年,机器人大世界还将新增科普教育体验区和未来商业消费区。未来,北京亦庄将推动在教育、医疗健康、政务服务、商业社区等10个以上互动服务典型应用场景全覆盖,探索建立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城应用场景复合布局,率先开放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场景供需对接,打造城市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形成一批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如今,北京亦庄正在按规划逐步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高地。据了解,除了机器人大世界外,今年8月8日,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也将在北京亦庄开业,进一步丰富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企业迸发创新活力
银灰色的人形机器人稳步走到充电桩前,将机械手探向背部,稳稳地拔出电池放入充电仓,再从充电仓取出满电电池插回体内,动作流畅而精确。
这是优必选刚刚推出的一项新系统:在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上研发的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通过原创双电池动力平衡技术、标准化电池仓快换技术、双臂协同精准换电技术等三大技术,无须人工干预或关机,3分钟内就可自主换电,这使得Walker S2在实际应用中具备了7×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可根据任务优先级自主选择换电或充电,从而实现动态能源管理。热插拔技术具备物理隔离和快速断电机制,可以防触电和防爆,同时双电池系统可在主电池故障时无缝切换,保障关键任务执行,从而实现冗余备份,增强人形机器人在工厂作业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优必选科技副总裁郝宝玉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细数了这项技术的优势。
走进北京智同精密传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智同科技”)的展厅,记者看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齿轮精密组装而成的减速机——从手腕到手肘再到整条臂膀,仅仅一个工业机器人手臂就安装6个减速机,整台人形机器人则需几十个精密减速机共同协作,这些减速机充当着“关节”的作用,让机器人的动作更加灵活和精准。
智同科技聚焦高精密减速机的研发和生产,其标志性产品“RV减速机”攻克了齿轮修形技术和制造工艺等核心难题,实现了从理论建模到生产的全链条突破,在精度、使用寿命、噪音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水平,打破了日本企业的长期垄断。该减速机使用寿命与日本产品相当,价格却低了50%,显著降低了国产机器人的成本。
智同工大研究院院长张驰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年人形机器人火热起来,但我们从2020年就开始进行人形机器人的相关布局了,在人形机器人减速机方面已经有所建树。”
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企业作为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具有天然的敏感性,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联智创”)是一家专注于脑血管病智能诊疗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从2023年起,强联智创开始涉足机器人的研发。“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想要研发智能机器人,因为机器人设计研发出来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我们一开始做的是智能手术解决方案。”强联智创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秦岚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脑血管复杂而脆弱,医生治疗时需要将塑形的导管精准送到手术位置,塑形偏差即使只有1毫米,也可能造成手术失败。传统方式依赖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手动塑形导管的弯折角度,而这考验着每个医生的天赋和技巧。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强联智创想到了“机器人”。
强联智创发布的AI导管塑形机器人,通过机器人“微手指”和“微递送”技术,在微米级精度下完成全自动化的导管塑形操作,与传统的人工塑形相比,导管一次性到位成功率提升45%,5分钟内到位成功率提升88%。
“从实际应用出发”是秦岚反复强调的一点。“我们不是先有一个机器人,再把它应用到实际中,而是先遇到了行业的痛点难点,必须通过机器人来解决,才倒着去研发。”秦岚说道。
随着如优必选、强联智创、智同科技等众多机器人相关企业落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产业迸发出强劲“新”动力。“作为北京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北京亦庄已集聚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机器人本体企业,到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再到关键零部件企业,北京亦庄已经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产业链体系。
亦庄全方位助企发展
前不久,智同科技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签署了“高精密减速机研发及总部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已于2025年4月21日在北京亦庄举行了总部基地奠基仪式,计划于2027年正式投产,2029年实现全面达产。
智同科技计划在此建设用于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高精密减速机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并搭建全球先进的工程试验平台和综合测试平台。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高精密减速机创新与研发制造中心。
“智同科技将在这里继续深耕。”张驰宇说道。自2015年扎根北京亦庄以来,智同科技获得了政策、资金、人才等全方位支持。在张驰宇看来,这为智同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像智同科技一样接受北京亦庄专业化服务的机器人企业还有很多。北京亦庄为企业提供产业孵化、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供需对接等多项专业化服务,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
在产业孵化方面,北京亦庄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孵化方案,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服务,加速企业的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在政策咨询方面,北京亦庄会及时解读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申报指导,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投融资对接方面,北京亦庄搭建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沟通桥梁,组织投融资路演活动,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在供需对接方面,则建立企业供需信息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秦岚对此感触颇深:北京亦庄有很多专项产业政策,公司入驻北京亦庄时,即享受了“一站式服务”,过程简单顺利。各项针对企业的人才、金融、财政政策,也都让她印象深刻。“政策的宣讲也是前置化和定制化的,他们很了解公司,会前置化宣讲相关的政策,这样我们配合起来也十分便利。而且企业如果遇到问题,也都会及时跟进处理。”秦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