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出台《重庆市规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成产业创新综合体30个以上,实施关键技术攻关100项以上,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保持西部领先、全国进位。
研发投入跃升创新活动提档
在研发创新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研发投入跃升行动和创新活动提档行动。
一是放大财税政策撬动作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审核,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创新;编制产业技术创新指导性项目推荐目录,引导规上工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财政补贴政策,配合相关部门探索出台新版研发准备金奖补政策,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科学的研发投入体系,从制度上保障研发投入的持续稳定性。
二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参与国家“两重”建设、“两新”项目以及重大科技专项等,吸引保险资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同步投资,形成“财政引导、多方跟进”的研发投入叠加效应。
三是实施技术攻关项目。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工业“六基”短板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攻克企业发展技术难题,破解产业升级技术之困。支持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规上工业企业牵头申报国家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强化优质技术供给。
四是促进成果转移转化。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参与“221”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试点,畅通“行业难题到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到产品化解决方案”两个循环,建立科研团队长期激励、科研团队所在单位分利两项机制,探索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鼓励规上工业企业与各类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鼓励建设中试熟化平台,打通“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场景应用”全链条服务闭环。
五是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规上工业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创服务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创新资源,打造“纵横结合、成果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体运行”的产业创新综合体,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形成龙头带动、大中小融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六是促进智改数转绿色化。大力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天工焕新”“人工智能+”等行动,加快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技改扩能、智改数转、绿色低碳转型。
加速创新要素集聚与产业升级耦合
在研发机构培育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研发机构筑基行动。
重庆将全力争创高能级研发机构。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带头申报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创平台,强化高能级科创平台战略引领效能,加速创新要素集聚与产业升级耦合。
梯度培育市级研发平台。支持规上工业企业申报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引导平台发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功能。推荐已建立研发平台的规上工业企业申报各类重大(重点)专项。
打造研发机构建设支撑体系。加强政策衔接应用,联合相关部门支持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申报项目、认定资质。鼓励建立区县级企业研发机构管理和支持体系,引导规上工业企业按照“有人员、有投入、有项目、有制度”等基础标准普遍建立研发机构。
在人才引育方面,《行动方案》也提出了多项措施。
一是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规上工业企业主动引进专家院士、海外人才,精准引进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支撑科技研发的急需紧缺人才、初创型项目团队和青年人才。引导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
二是培养产业人才。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参与“产业导师+学术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建设,个性化、订单化培养符合产业所需、企业所用的各类产业人才;用好“科技副总”专项、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平台机制培养人才。
三是强化人才服务。迭代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卓越工程师评价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办好重大人才活动,用好“渝才荟”平台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重庆还将实施企业主体领航行动。一是聚力培育优质企业。实施“鲲鹏”、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计划,形成梯度培育机制,鼓励支持规上工业企业申报各类企业资质,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是促进企业升规转新。加强企业升规辅导,推动制造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升级为规上工业企业,逐步壮大规上工业企业队伍。强化研发创新导向,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向“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转型。
三是鼓励孵化初创企业。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借力“科创企业孵化器-特色创业孵化社区-产业孵化走廊”三级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孵化创办与企业发展密切关联、优势互补的派生型科技型初创企业,形成融通发展格局。
四是全力以赴招新引强。探索科技招商新模式,结合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展会平台招商,招引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扩链有积极作用、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新势力企业等。
强化“四首”政策支持
对于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创新成果汇聚行动。
一是大力实施“三品”行动。鼓励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建立“储备一批、研发一批、上市一批”的新产品开发机制,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实物工作量。
重庆将强化“四首”政策支持。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开发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首次全掩膜工程流片,依法依规给予政策支持,促进自主创新产品攻关与市场推广双向赋能。
二是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参与质量管理能力评价,申报全国质量标杆。鼓励规上工业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制修订,掌握发展主动权。引导规上工业企业用好专利导航服务,产出高价值专利。
此外,在创新生态赋能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研究开发服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等,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全链条科技服务。鼓励规上工业企业申报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发展“设研产销”综合设计服务,加快建设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和全球设计之都。
重庆将强化政府服务效能。引导规上工业企业用好“码上科服”平台广泛汇聚科创资源,精准开展供需对接,促进企业技术交流、资源共享。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常态化开展“三服务”。
重庆还将强化资金支持。打好“存量+增量”政策组合拳,引导规上工业企业用好各部门、各行业财政支持政策。促进规上工业企业高效对接金融资本,深入推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白名单”制度,引导信贷、基金等金融资源精准支持规上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