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2版:专题

上半年重点行业对我国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明显

编者按:7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我国工业经济

基础强、韧性强、创新活跃

记者:数据显示,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保持平稳运行。请问,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增长?

谢少锋:今年以来,工信部深入落实稳就业稳经济、“两重”“两新”等政策措施,协同各地在政策支持、项目落地、供需对接、助企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我国工业经济基础强、韧性强、创新活跃的优势,实现平稳运行。一季度和二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5%和6.3%,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增长。

一是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电气机械、汽车、电子、通用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量质齐升”,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分别达到35.5%和16.4%,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0%。二是工业大省“挑大梁”的作用突出,31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并全部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福建、安徽、河南、湖南实现8%以上的增长;8个工业大省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时也看到,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外部不确定性需加强应对、产业结构性矛盾需妥善化解,下一步,工信部将在巩固基础、提升质量、培育动能、优化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支持重点工业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包括落实支持政策、培育新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提高运行质效、应对外部风险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基础。

二是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持续开展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夯实绿色化发展基础。

三是持续培育发展动能。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专项行动,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动能,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超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四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工作力度,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强化标准的作用,支撑引领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产能监测预警,推动行业自律,优化发展生态。不断完善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和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重点行业

支撑作用明显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哪些领域有新亮点、新突破?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支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陶青:今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延续较好增势,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5%,充分发挥了工业发展“稳定器”的作用,呈现“量质齐升、向优向新”发展态势。

从行业整体情况看,生产利润增势良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1—5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重点产品产销两旺。多数重点监测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铁路客货车辆、包装专用设备、充电桩等产品均实现了较快增长。5个行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累计降幅较1—5月收窄或持平,装备制造业出口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重点行业投资向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汽车、通用设备等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

重点技术攻关产品捷报频传,“上天翻山入海”尽显高质量发展活力。“天上飞的”,航空装备“飞”出发展新高度。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AG600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与生产许可证,首个自主研制的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备案企业达809家,产品超过374万架,在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物流配送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上跑的”,汽车产业保持增长“加速度”。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车销量占比达44.3%,累计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水里游的”,船舶工业锚定发展“新刻度”。上半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接待游客超47万人,第二艘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顺利起浮,整体建造进度达78%,国内首制16000标箱(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51.7%、68.3%和64.9%。

下一步,工信部将重点抓好两大行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新一轮稳增长行动。近期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实施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行动。印发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落实机械和电力装备2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绿色航空和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纲要,加快发展智能装备、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建设智慧服务场景,持续提升装备制造数智化、绿色化水平。

记者:近期,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突出。能否介绍一下上半年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

谢存: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软硬协同创新发展,在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展现出较强韧性,呈现出稳增长、稳出口、增利润的特点。上半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4.7个百分点;1—5月,实现利润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11.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出稳增长、增效能、强能力的特点。1—5月,软件业务收入55788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6721亿元,同比增长12.8%。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5855亿元,同比增长11.2%。

硬件生态建设方面,标杆产品密集突破,上半年国内多家企业发布具有“全球首款”性质的关键产品,覆盖安全芯片、高端处理器、智能终端设备、AI一体机等高增长领域。新技术释放消费潜力,国内厂商研发的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不断激发多样化、差异化消费能力。今年“618”期间,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标准体系稳步推进,开源指令集标准研制加快,上半年相关行业组织启动14项、在研20项标准,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系列国家标准研制工作启动,为生态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软件创新发展方面,开源体系建设不断完善,DeepSeek“以软补硬”“开源传播”“生态优先”的创新模式有效激发了行业开源创新氛围,多家科技企业推出一批开源软件成果,比如,仓颉编程语言、星环车载操作系统、文心大模型等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开源社区加快建设。开源鸿蒙生态加速演进,截至6月底,搭载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产品种类超1200款,总量超11.9亿台,开发者超720万,上架应用与元服务数量超2.5万个,生态伙伴超450家。智算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面向全国6个算力和云计算产业发展较好的省份开展智算云服务试点,遴选8家试点单位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为大模型企业做好智算资源供给,降低中小企业、创新团队应用算力门槛。

下一步,工信部将着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推进2025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征集,加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宣传与推广,促进消费电子产品稳优势、育新机。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一步提质增效,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软件”行动,加速软件智能化进程。聚力打造优质开源项目,深入推进以贡献为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营造更具吸引力、包容性和创造力的开源生态。

电信业务总量

同比增长9.3%

记者:请问上半年信息通信业发展态势如何?取得了哪些进展?后续在加快推动信息通信业发展方面还有哪些重点安排?

谢存:今年以来,工信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3%,电信业务收入累计达9055亿元,信息通信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网络支撑更有力。截至6月底,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18亿户,用户普及率超79%。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达3022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首批168个小区、工厂和园区的万兆光网试点部署顺利开展。截至3月底,我国在用算力标准机架达1043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48 EFLOPS,为海量数据计算提供智能底座。

融合应用更深入。今年以来,5G新通话、直播短视频、云游戏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大模型类APP与AI智能终端协同发展。数字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5G融合应用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建设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普惠服务更便捷。今年是电信普遍服务实施十周年,10年时间工信部推动实现了“村村通宽带、乡乡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90%。聚焦群众关切期盼,推出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比如推动3000余个老年人适用网站、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开设超40万场“银龄数字课堂”,让老年群体信息时代不掉队、数字生活更从容。再如,推动电信服务线上办理量占比超91%,全国4.5万家营业厅提供异地办理,覆盖所有区县,让服务更便利,让群众少跑腿。

对外开放更务实。稳妥有序组织实施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组织首批试点地区出台扩大开放指南,加强与外资企业沟通对接,目前已有40家外资企业获得试点批复。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累计超260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7%,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电信市场对外资吸引力的持续增强。

下一步,工信部将持续统筹推进“建、用、研”,进一步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抓好网络建设与升级,持续提升5G和千兆光网覆盖深度与广度,加快推进5G-A、万兆光网试点部署,深入推进“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抓好应用落地与推广,深入实施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和标识“贯通”三年行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协同赋能。抓好技术创新与攻关,加速丰富5G-A产品体系,推动高品质网络落地部署,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应用产业生态。抓好开放政策研究与实施,有序推进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加强政策宣贯实施,优化服务管理,支持更多外资企业参与试点。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

实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记者:今年上半年,轻工、医药、纺织等重点消费品行业密集推出了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请问上半年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还有哪些亮点成效?

谢存:消费品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行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今年上半年,规上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的27.1%和25.1%,在满足消费、拉动经济、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加快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信部面向智能家居、智慧医药等重点行业遴选发布213个“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463个消费品行业技改项目,推动数字化技术赋能消费品工业取得明显成效。

高端化发展方面,截至上半年,规上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现已达到86.2%,实现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2.3%,技术融合与柔性制造能力的提升,为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生产奠定有力基础,国产智能马桶功能升级、档次提升,销量已占全球六成以上,优质优价的产品让国内卫浴行业成功实现从“海淘”到“外销”的反转。

智能化转型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医药工业落地应用,涌现出一大批药品智造生产线、智能药厂。相关AI制药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将“试错式研发”转变为“精准攻关”。

绿色化发展方面,截至上半年,规上纺织行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5.6%和84.3%。随着绿色升级改造和数字化能碳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近两年纺织服装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降幅超过14%,行业节能降碳力度持续加大。

近期,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实施纺织、轻工、食品、医药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明确数字化研发设计、柔性化生产制造、智能供应链管理优化等82个典型场景,分类开展智能化改造。

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系统谋划,以应用落地为导向,遴选推广一批示范作用强、可复制易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解决方案,精准破解企业转型痛点难点堵点。以优化生态为导向,培育一批高水平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动企业向“产品+服务”转变,提升集群数字化发展水平。以标准引领为导向,加快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消费高质量标准供给,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推动更多中国标准引领全球产业发展。

记者:传统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请问工信部在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抓好落实?

陶青:绿色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传统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强调要推进传统产业的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加快绿色改造升级。

落实《行动方案》要求,工信部将把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作为首要任务,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从原料、用能、工艺、产品4个方面发力,深挖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潜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扩绿增效”。

在扩大绿色原料使用方面,重点是提高废钢铁、废铜和废铝等再生资源在原料中的比重,力争到2027年,将比重分别提高到22%、30%和25%。使用再生资源作为原料,相比原生矿产资源,具有显著的节能降碳优势。比如,废铝再生能耗仅为原生铝生产的5%~8%,温室气体排放仅约为原生铝的5%。

在扩大绿色能源使用方面,加快氢能在传统产业应用。今年年初,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把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应用作为重点,加快推动实现规模化突破。

在扩大绿色工艺应用方面,重点是加快传统产业具有革新性工艺的攻关,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瓶颈制约。比如,钢铁绿氢冶金、近零碳排放电炉流程炼钢工艺,电解铝无炭阳极技术,石化化工行业智能连续化微反应、绿色合成技术,建材大型窑炉氢能煅烧、电能煅烧工艺等。

在扩大绿色产品供给方面,重点是为经济社会各领域提供绿色低碳效果明显的新材料、新产品。比如,推广节能玻璃、新型保温材料、水性涂料、油墨等。

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

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记者: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备受社会关注。工信部已连续5年开展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能否介绍一下最新情况?下一步,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哪些举措?

谢少锋: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工信部联合财政部支持了124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对全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省级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开展了专精特新发展评价,不断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已累计培育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还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工商联,连续4年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工信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支撑。工信部已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今年,工信部联合16个部门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结合“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在6月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聚焦中小企业急难愁盼,推动更多优质服务直达企业。今年的“中小企业服务月”有4个特点:

一是参与主体多,各相关部门、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及超过1800家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参与活动,形成强大合力。

二是服务方式多样,充分发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服务深度和广度,目前已累计汇集2.6亿条招投标信息,“找市场”板块的访问量超过2300万次。

三是服务内容丰富,围绕引才育才、融资促进等8个领域,列出42项服务内容清单,推动各地主管部门和服务机构开展大量针对性公益服务。

四是服务成效好,上半年,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过360万家,培训人才近40万人,达成融资意向超过510亿元,促成交易订单金额近82亿元,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86亿元。

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政策、人才、资金、市场、创新、合规等方面,持续强化公益性服务,不断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上,研究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联合税务总局开展“春雨润苗”行动,推进税费政策便捷惠及小微企业。在人才上,办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联合全国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组织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资金上,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在创新方面,深入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进入大企业供应链。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强化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指导。通过汇聚服务资源,增强服务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齐旭整理)

2025-07-22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4394.html 1 上半年重点行业对我国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明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