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5版:半导体

三周年 新紫光集团“交卷”!

本报记者 张心怡

图为新紫光集团车规级动力域高端MCU芯片THA6系列

7月11日,新紫光集团迎来战略重组三周年。作为横跨芯片、ICT、云网等多个关键产业,拥有200多家下属企业的综合性集团,新紫光的“求新”之路与“焕新”之道,一直受到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三周年之际,新紫光集团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为大于其细

大而不强、全而不精,是许多大型综合性企业的共性问题,也是我国产业体系面临的挑战。新紫光作为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也曾陷入体系庞大但缺乏纵向串联、下属企业众多但缺乏横向联动的局面。新紫光集团成立以来,通过重构治理框架、梳理业务板块,在高度聚焦“智能科技”主业的同时增强资源协同,推动集团业务从“大而全”走向“精而强”。

在新紫光的业务版图中,以半导体、ICT、云网为代表的高技术板块,不仅是公司的高附加值业务,也是当前产业数智化转型所需的底座平台。据悉,新紫光集团整合了自身及股东方控股的数十家核心科技企业,组成“新紫光体系”,形成覆盖芯片设计、封测、设备、材料和模组的半导体产业链,以及ICT设备、云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数字经济全产业生态。可以说,“新紫光体系”不仅塑造了新紫光集团的“全产业链体系”,也是中国智能科技产业创新的“突击队”。

与此同时,新紫光从集团层面进行资源协同,加强下属企业之间的联动,形成合力。

以汽车电子业务为例,新紫光体系下的紫光展锐、紫光同芯、紫光国芯、国芯晶源、睿感、瑞能半导体等企业均在布局汽车电子,若彼此之间缺乏联动,就只能以单点产品各自突围,无法形成系统性、平台性的解决方案。

集团层面抓总,使新紫光的汽车电子业务完成了从“单点”到“体系”的蜕变——不仅实现了对车载计算、控制、存储、传感、功率等环节的全覆盖,还推动了新紫光系产品和服务的跨域技术共享、跨端场景融合。今年5月,中国一汽与新紫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总对总”的合作模式应对汽车EE架构向“域集中式”“中央集中式”转变的趋势,共同助力本土车规芯片生态圈的成长壮大。

“为大于其细”——综合型集团在扩大版图的同时,也需精细管理,结合市场需求、产业需求与企业专长,找到“立身之本”,并基于资源协同提升发展效益与创新能力,成为合作伙伴提质增效、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焕新驱智擎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新一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重塑经济增长引擎。要持续发挥新兴技术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创新研发,加速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要推动技术的应用落地,使其真正普惠千行百业和广大消费者,构建“技术研发—量产转化—应用落地”的创新闭环。

技术研发层面,新紫光集团近三年累计专利申请量增加25%达30000余项。2024年,新华三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

量产转化层面,新紫光集团纵向贯通产业链,基于全球30余家生产基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构建了全球范围的生产能力。

应用落地层面,新紫光集团从消费市场、行业场景、区域发展三个维度,推动AI等新兴技术的普惠发展。

比如,在新型消费终端方面,紫光展锐在今年6月推出UNISOC端侧AI平台化解决方案。其单芯片AI解决方案可实现大模型生成速度较上一代异构方案提升20%以上、大模型推理功耗降低60%。异构分布式AI解决方案支持从1T至100T的算力配置,适配30多种不同参数量模型。

在行业场景方面,新华三集团联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发布灵犀医学脑血管病专病大模型,实现了从数据计算、专业概念理解到复杂推理和逻辑判断的全方位提升;面向城市管理、交通巡检、应急救援等安全场景对于低空航空器的需求,紫光计算机与合作伙伴联合,结合紫光“芯片—云网—应用”全链路能力,打造出全栈国产化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期间,4台紫光UNIS无人机库投入京哈高速、绥满高速、机场高速等赛事保障重点高速路段巡检任务。

在区域数智化发展中,萧山区人民政府与新华三集团共建图灵小镇,相继落地AIGC算力服务中心、AIGC技术研发中心、AIGC场景应用中心和AIGC产业孵化中心等平台。2024年,萧山图灵小镇总产出超340亿元,并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名单。

通过研发、生产、应用闭环,新紫光集团形成了螺旋上升的数智化支撑能力。随着颠覆性创新技术加速涌现,新紫光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适应变局,也值得产业界的关注和期待。

2025-07-15 本报记者 张心怡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4342.html 1 三周年 新紫光集团“交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