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3版:专题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

本报记者 齐旭

7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和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达21.7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上半年我国外贸

量质齐升

记者:如何评价上半年我国进出口的基本情况?具体有哪些亮点和积极变化?对于下半年的外贸走势,又有怎样的预期?

王令浚: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首先是总量增长。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进入6月份,进出口、出口、进口这三项指标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速都在回升。具体来看,6月份的进出口规模3.85万亿元,增长5.2%,规模是历史上月度进出口的第二高位。其中,出口2.34万亿元,增长7.2%,增长比较快的有,电子元件、船舶等;进口1.51万亿元,增长2.3%,增长比较快的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附件、干鲜瓜果等。

其次是质量提升。我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半年,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机器人足球赛,从跳舞到马拉松再到踢足球,机器人越来越多才多艺,充分体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烹调、清洁、送餐、娱乐等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为全球消费者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最后是变量可控。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国不断扩大“朋友圈”,拉紧经贸合作纽带,大力提振企业信心,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都连续两个月回升。

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但多元稳定的市场、创新优质的产品、应变求新的外贸主体,让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高技术产品出口中

自主品牌比重超三成

记者:今年上半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贸合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尽管在这样的形势下,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出口还是保持了增长。请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吕大良:今年以来,尽管外部压力和挑战持续增加,但我国出口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上半年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实现7.2%的较快增长。

从外贸主体看,三大类企业出口全部增长。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8.52万亿元、增长8.3%,外资企业出口3.49万亿元、增长5.4%,国有企业出口9687.3亿元、增长3.8%。近年来,我国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稳步增加,2015年、2019年、2023年分别超过30万、40万、50万家,也就是说每4年增加了10万家,今年上半年继续增加8.5%。

从出口市场看,传统、新兴市场同时增长。上半年,我国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出口稳定增长,对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我国向新兴市场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促进了当地的生产发展和就业,对东盟出口机床、对中亚出口农业机械、对非洲出口纺织机械都明显增长。

从主要产品看,创新的底色更加鲜明。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品牌打造,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量体裁衣”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比如,对供电紧张地区,针对性研发了太阳能充电手机;对沙漠地貌较多的地区,推出了防沙尘、耐高温的发动机,得到了海外客户的点赞和好评。

上半年我国出口平稳增长,底气是完备的产业体系,动力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本质上就是以不断的高质量供给适配国际市场需求,相信下一阶段我国出口将继续风雨无阻向前行,风雨之后见彩虹。

内需扩大

带动进口趋稳

记者: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下半年进口的前景如何?

吕大良:今年上半年的进口增速,是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作为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大宗商品约占我国进口总值的三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增速的影响较大。上半年,我国原油、铁矿砂、大豆这三种商品进口均价同比跌幅都超过一成,拉低了整体进口增速2.7个百分点。

对进口,既要看增速,也要看走势,既要看价值量,也要看实物量。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二季度进口转为增长,而且主要是数量增长拉动,是实打实的增长。

一方面,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带动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回升。近两个月,我国制造业PMI连续回升。二季度,我国高端机床、电子元件进口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加快了13.9个和7.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市场销售回升,拉动部分消费品进口增长。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前5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加快。二季度,食品烟酒类和文化娱乐类消费品进口增速较快,分别增长了8.8%和10.8%,此外,日化用品增长3.1%。

还要通报一个情况。自去年12月1日起,我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今年上半年,我国自上述国家进口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下一步,我国还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零关税,用中国的大市场带动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当前正加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中国的市场持续扩容,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进口将更多惠及世界。

民营企业创新动能

持续增强

记者:民营企业作为外贸主力军,其进出口表现有何亮点?海关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令浚:今年以来,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政策措施,极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在外贸领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的比重达到了57.3%,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进口均增长。具体来看:

一是民营企业持续领跑外贸。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增速持续领先。特别是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增速较全国整体高了4.4个百分点。

二是民营企业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民营企业攀“高”向“新”,加快推动产业升级。上半年,在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八成。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5%。同时,民营企业积极推进设备更新升级,进口石化、电子等高端装备也保持良好增速。

三是民营企业发展质量更加坚实。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实力显著提升。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中,装备制造业产品占半壁江山,船舶、汽车、专用装备这些硬实力产品,出口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风浪中成长壮大,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前500大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据218个席位。

海关将继续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加强通关便利、检验检疫、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领域服务,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进出口通关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外贸大省贡献出口

近六成增量

记者:请问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大省、中西部地区外贸表现如何?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王令浚: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布局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沿边,从东部到西部,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协同共进,形成外贸发展合力。

一是外贸大省挑大梁。外贸大省在全国外贸总额中占比高,对稳定外贸基本盘发挥着关键作用。上半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4.1%,同比增长4.8%,高出全国整体增速1.9个百分点,拉动进出口整体增长3个百分点。大省也是出口增长的主力,贡献了全国出口近六成的增量。

二是沿边省区潜力释放。凭借独特区位优势,我国沿边9个省区持续发挥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上半年对周边国家进出口突破了9000亿元,增长了6.3%。沿边省区对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占我国对上述国家外贸比重均在一半以上。

三是中西部地区增势良好。上半年,中西部18省区进出口3.95万亿元,增长11.2%,高出全国整体8.3个百分点,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到了18.1%。中西部积极推进国际物流通道与产业协同发展,上半年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增长了两成。

如果说外贸大省反映的是点,沿边反映的是线,中西部反映的是面,那么点、线、面的结合,就描绘了上半年中国外贸的生动图景。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正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更加广阔。

外资企业进出口

连续5个季度正增长

记者:今年以来,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有报道指出,外资企业今年在华的信心是不足的,想问一下,外资企业今年上半年在进出口方面的表现如何?他们是否受到了国际经贸形势变化的影响?

王令浚:外资企业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是我国外贸的重要参与者。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6.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已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在华的外资企业仍然坚持深耕中国、信心不减。

“深耕中国”体现在,外资企业把技术优势与中国的产业配套优势相结合,主要行业出口保持向上势头。在我国外资企业出口涉及的主要制造业大类中,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业出口都实现了较快增长。近年来,在稳外资系列政策引导下,外资企业从驻足一地拓展为多点开花,布局更加均衡。上半年,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进出口中,外资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0%、25.1%和26.4%。

“信心不减”体现在,在全球跨境投资波动下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把中国作为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达到了7.5万家,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外资企业加快产能投资,上半年进口高端装备增长3.2%。同时,外资企业还立足长远发展,加快创新研发,上半年进口保税研发货物增长了52.1%,占全国的七成以上。

当前,全球形势不确定性上升,中国的政策稳定性和规划长期性更显得珍贵,相信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在中国有更大的作为、更好的发展。

2025-07-15 本报记者 齐旭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4337.html 1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