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含五方面17项内容。
在健全两化融合发展制度方面,工作要点提出,将两化融合的思维贯穿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各方面,体系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制造工程、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工作,把推进融合发展体现到各项政策标准制定、行业规划实施、重大项目部署等具体任务中。抓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高质量编制“十五五”两化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两化融合领域工作概念和协同关系,引导政产学研各方找准融合发展路线和推进重点。推动发布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统筹用好“两新”“两重”等政策,推动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
对于如何夯实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工作要点提出,加大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推动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落实。组织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优化,深化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研究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机制,完善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功能体系。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攻关,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鼓励研发推广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支持一批企业开展智能体试点建设,提升工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支持工业智能技术研发,制订工业智能技术体系图谱。加快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推动产品主数据标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提升数据标准化水平。推广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打造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高效开发、构建和维护数据资源。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推动工业数据算法模型、基础技术组件、应用组件功能的升级优化,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流通和交易机制,提升工业数据的采集互联效率。组织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征集,发布应用场景指引。遴选一批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数字化通用工具产品,大力培育低成本、高质量的软硬件产品。研究建设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产品测试认证体系,研制通用工具产品技术要求、测试规范等标准。面向原材料、高端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开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
针对强化信息技术赋能应用,工作要点明确,持续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引导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落实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编制发布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推动重点行业依据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开展转型诊断改造,征集和遴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面向数据价值挖掘、设备更新改造、工艺流程优化等培育一批场景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健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分类分级评价。加快新型工业网络建设,推动5G、工业光网、工业以太网、时间敏感网络(TSN)等各类工业无线、有线网络技术融合组网,促进企业加快内外网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电力、工程机械、电子、装备制造、汽车等行业规模化应用,加速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双向赋能。挖掘和推广一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典型案例。编制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研究启动世界级集群培育工程,面向重点集群和园区,推动建设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在重点园区的规模化建设应用。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数字化供应链贯标试点,加快建设高效、柔性、可控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在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工作要点提出推动两化融合标准协同配套、加快成熟标准应用推广等措施。
对于培育两化融合协同发展生态,工作要点指出,要健全融合发展服务载体、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推动举办高端交流活动。 (跃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