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进入深水期,新老“选手”同台竞技,市场格局悄然生变。根据最新财报,中国电信的天翼云和中国移动的移动云年度营收首次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倾注资源,发力云计算市场
在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前夕,中国移动前脚刚发布《云智算技术报告》,提出下一代云智算体系架构和十大关键技术方向,中国电信后脚便发布了《云计算创新联合体升级计划》,为“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制定了发展规划,中国联通则宣布完成旗下云智产品体系的焕新升级,并在政务云、医疗云、央国企上云等重点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快速增长的云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业务营收新的增量。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三大运营商都交出了一份“稳中求进”的成绩单。中国移动全年营收10408亿元,同比增长3.1%;中国电信全年营收达5236亿元,同比增长3.1%;中国联通全年营收3896亿元,同比提升4.6%。
在总体增长的趋势之下,不同业务的发展速度不一。三大运营商纷纷在传统通信业务之外布局新兴业务,实现角色转型。以中国电信为例,产业数字化收入达1466亿元,同比增长5.5%,新兴业务收入比重升至1/4,对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8%。
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业务已成为拉动三大运营商业绩增长的中坚力量。中国电信提出“网是基础,云是核心”的发展战略,中国移动提出打造“一流云服务商”的经营目标,将云业务置于关键位置。
根据《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2024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241.1亿美元,呈现明显的回暖趋势。公有云IaaS市场中,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腾讯排名前五。公有云PaaS市场中,中国电信也占据前五的席位。
根据中国电信财报,2024年天翼云凭借1139亿元的收入,首次登顶国内体量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移动云收入首度突破1000亿元,增速达20.4%,在三大运营商中排名第一;联通云虽在收入上略逊一筹,但增速达17.1%,与天翼云齐平。
相比其他云服务商,运营商作为基础通信服务提供者,对政府机关、央国企和关键行业客户而言,更富公信力和安全性,有利于其不断开拓相关市场。
同时,运营商也针对新兴业务作出了诸多资源倾斜。中国电信在2024年营业成本和研发费用变动说明中明确表示,本年度增长支出主要用于发展战略新兴业务,夯实云网服务质量和能力等,尤其强调攻关网络、云及云网融合、AI、量子/安全这四大核心技术方向。中国联通主动加入云计算、算力网络创新联合体,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联合基金,产研结合促进云计算业务发展。
由“云”向“智”,押宝智算云
智能云已成为所有云厂商竞争的主战场。面对挑战,融合AI,也在成为运营商云业务的破局共识。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移动将云作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和最重点的业务。当前,云计算要升级为云智算,将云计算的各种技术和AI技术相结合,提供算力、模型、数据、生态、应用、工具等全方位的信息。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同样表示,云计算行业正从通算向智算发展,只有向智能云演进才能保持持续的增长,目前天翼云全面迈向智能云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也在业绩电话会上强调,AI对于联通来说,机会显著、影响深远,是中国联通发挥网络、算力、数据和运营优势,实现技术、产品和市场升级的重要机遇,从通信运营向科技服务提能升级的重要引擎。
AI与云计算的融合发展,比拼的不仅是产品研发、服务升级等软件能力,也是基础设施、平台架构等硬件实力。
模型服务开发方面,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突破加速了AI技术与云计算的融合进程。今年年初,三大运营商纷纷宣布接入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迈出了走向智能云的重要一步。天翼云自主研发的“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是国内首家实现DeepSeek模型全栈国产化推理服务落地的运营商级云平台,通过与DeepSeek-R1/V3系列大模型的深度优化适配,能实现全栈自主可控、模型灵活选型、异构算力融合等优势。联通云依托DeepSeek,升级云“星罗”算力调度平台,提升全域智能调度水平。高盛分析师郭劲指出,政务客户约占电信运营商云收入的30%,政务机构及大型国企部署AI大模型将明显利好电信运营商。
基础设施服务方面,智算需求不断提升。权威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随着大模型的成熟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拓展,预计到2028年,推理服务器工作负载占比将达到73%。5月17日,在2025世界电信日暨国际电信联盟160周年活动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按下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启动键,旨在打破运营商之间的壁垒,让全国算力资源像水电一样“即插即用”。据悉,试验网首期将接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八大算力枢纽节点,预计2026年实现全国TOP100数据中心互联互通。三大运营商在算力领域的先发部署优势,为他们增添了加速发展智算云业务的底气。
应用服务开发方面,运营商主动探索智能云业务的服务范围与可为空间,打造集算力、存储、应用等于一体的服务新模式,全面支撑千行百业“上云用数赋智”。针对传统政企客户,移动云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校园等细分领域进行规模化发展。联通云聚焦服务数字政府,在政务云、医疗云、央国企上云等重点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针对家庭用户和个人用户,运营商也推出了更场景化的解决方案。中国电信不断丰富家社政联通场景,加快打造街道云和乡镇云,推出小区生活圈、数字康养等新兴产品。
“云和AI这两年在运营商的业务地位排序很高,这既是运营商创新增收的新引擎,也是三家公司的长远打算。”Omdia电信战略首席分析师杨光表示,“未来10年毫无疑问将是属于AI的时代,云和算力将是未来决定并拉开科技领军企业AI实力差距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正是运营商近三年重点投入的两大板块。”
突破“标配”,走差异化路线
由于相近的企业背景、重叠的用户群体,运营商在战略规划、资源布局上的方案常常不谋而合,比如都不约而同地把云计算、人工智能、算力等作为自己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家行动,两家跟进,在运营商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显著的当下,如何解决同质化问题,成为运营商发展的破局之道。
为应对这一问题,运营商们作出了一系列尝试,纷纷调整自己的战略侧重点。
中国电信聚焦云网融合,重点布局云计算及算力相关技术,完成包括“息壤”在内的多项技术的首次突破与攻坚,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同比增长115.9%,位列全球运营商第二。凭借政企市场优势,天翼云几乎承接了“东数西算”工程60%的算力调度任务。
中国移动则是在持续深耕垂直领域,积极抢占下沉市场:着力构建“全千兆+云生活”智慧家庭生态;锚定“一流云服务商”目标,开拓政企市场;重点突破车联网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等。中小企业客户年增300多万,这充分表明移动云在企业市场具有如强大磁石般的吸引力。
中国联通深耕算网数智,主动升级数智服务体系,成为探索新兴场景的“排头兵”。坚持业务融合、市场融通,联通云手机、联通云盘等产品规模不断提高。坚持打响品牌,中国联通已打造自研云标杆项目超千个,成功保障哈尔滨亚冬会、全国两会,展现了数字技术和媒体传播融合创新的巨大潜力。
此外,在一些细分领域,三大运营商也在加紧建立优势壁垒。比如,中国移动试图打造“通信+金融”融合服务,中国电信强化卫星通信与量子加密技术,中国联通推动数据与AI深度融合。“不过,这些措施暂时还只是创新探索,要形成规模化增收尚有距离,运营商能否借势完成‘数智化重生’,答案或在未来3年的战略推进中渐次揭晓。”杨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