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1版:要闻

持续加力 信息通信业发展站上新起点

本报记者 张琪玮

图为电信运营商正在油菜花开的秀美婺源建设5G基站

从电报滴答到视频通话,从一根网线到万物互联……通信技术的变迁,不断重塑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第56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细数中国通信产业的累累硕果,可以看到,我国信息通信业现代化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张云明在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暨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60周年纪念活动上指出,当前,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站上新起点、取得新成效。

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夯实

30年前,一条64kbit/s的国际专线在中国开通,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用一张无形的“巨网”点亮每个人的生活。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439.5万个,实现了“乡乡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达到90%;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792万个,实现了“县县通千兆”。在此基础上,通信网络技术不断升级,启动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在全国86个城市的168个小区、工厂和园区试点部署;重耕2G/3G/4G系统无线电频率用于5G系统,5G网络容量和信号覆盖水平持续提升。

同时,5G-A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在国内31个省份启动5G-A测试网络建设,可支撑5000万名用户使用。华为公司副总裁、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曹明表示,预计到2025年年底,超百款手机和CPE(客户终端设备)可支持5G-A,可覆盖用户过亿。

此外,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下,算力需求与日俱增,以数据中心、骨干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我国算力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推行“东数西算”工程,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到215.5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智能算力规模占枢纽节点算力规模的80.8%,枢纽节点间20毫秒时延圈已基本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则表明,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同时,启动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进一步支持算力资源互联互通、随调随用。

行业应用赋能持续彰显

当前,我国已经在实践中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和信息消费市场,打造了颇具竞争优势的移动通信产业。

网络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用得好。从低空到矿井,从深海到油田,新一代通信网络应用正潜移默化地为千行百业带来新面貌。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在行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1.7万个,累计遴选700家5G工厂;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案例总数超13.8万个;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5G应用在采矿、港口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有效助力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同时,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全流程全场景覆盖,有力支撑公共服务高效便捷、均衡发展。

除制造场景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随着网络技术的迭代而变迁。直播、短视频,乃至于元宇宙、云游戏……愈加优越的网络性能,让人们的娱乐方式变得越发丰富多彩。数据表明,当前,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68亿户,普及率达75%;千兆宽带用户达2.18亿户,在固定宽带中的渗透率达32%。此外,三大运营商均已推出面向个人和家庭用户的5G-A网络和万兆光网套餐,生活方式的新一轮变革已经近在眼前。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5G规模化应用,印发并实施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拓展5G等网络普及应用。2024年11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力求到2027年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2024年12月,印发《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要让“5G+工业互联网”广泛融入实体经济重点行业领域,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五方面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张云明对此表示:“当前,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定位发生深刻变化,已经迈入全面赋能的新阶段。”

技术产业创新持续深化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行到5G引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不懈的技术创新。记者了解到,当前科技创新的供给能力更加突出,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研制均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表明,当前,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超42%,技术产业实力全球领先。面向下一代通信技术预研,我国指导成立IMT-2030(6G)推进组,凝聚合力推动6G创新;同时,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50余项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技术成熟。

同时,产业创新的牵引作用更加突出,移动通信等重点产业链攻关突破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赛迪智库发布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

硕果累累,前程可期。面向信息通信产业未来发展,张云明提出五点发展方向:

一是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数字化转型中助力性别平等、关爱特殊人群、弥合数字鸿沟,打造高品质数字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是更加注重满足全面创新需要,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速推进5G-A、6G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应用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更加注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健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信用管理等基础制度,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四是更加注重满足经济转型需要,深入推进网络新型基础设施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五是更加注重满足国际合作需要,深化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双多边磋商和机制建设,更好融入国际产业发展格局。

2025-05-20 本报记者 张琪玮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3705.html 1 持续加力 信息通信业发展站上新起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