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围绕“人工智能+”战略,推出了八大举措支持企业发展。
一是支持MaaS(模型即服务)企业在京集聚发展。支持云服务和大模型厂商等搭建全栈式MaaS平台。建立可量化的MaaS平台动态指标跟踪和评价机制,降低MaaS平台在算力匹配、大模型调用、数据治理等方面成本。
利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等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发布MaaS平台实践案例。
二是推动信息软件企业发展行业模型能力。深化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合作伙伴机制,组织信息软件企业、大模型厂商与金融、能源等行业龙头用户结成伙伴,合作形成行业大模型落地的标杆示范典型案例,通过“首方案”支持。
三是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支持创新主体开发跨领域、多任务、自规划的通用智能体,对已取得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服务上线批号、首次在各类应用商店上架的通用智能体,优先协调算力保障。
举办“创客北京”AI智能体专题赛,对获奖产品给予资金奖励,并向市区两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推荐。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大模型上下文协议、多智能体协议框架等标准草案制定,为智能体在异构系统环境中的零障碍部署提供标准指导。
四是实施信息软件企业智能技改工程。支持信息软件企业通过算力构建、大模型部署、数据治理等方式提升软件研发效率,并对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事务处理软件、新型安全软件等进行智能化技改。
五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发挥信息软件企业的行业知识优势,瞄准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开展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评估,推动信息软件企业牵头创建行业数据采集实验室,开展智能化标注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合规流通平台等建设,形成并发布一批行业语料库。
六是加速构建开源生态新体系。利用开源软件已形成的资源优势,建设服务全国的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并给予配套支持。
打造人工智能国际开源社区,支持基于开源平台开展大模型商业化应用,吸引人工智能开源组织落地并实施共享开源项目,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开源贡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七是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服务能力。《方案》提出,面向中小企业智能应用需求,征集一批具备大模型部署、大模型精调、开发工具链、数据治理或辅助软件开发等功能的智能产品,以及DCMM评估等服务。
八是加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培训。支持行业协会、学会、联盟,联合信息软件企业、行业用户、新型研发机构及相关院校,共同开发大模型部署优化、AI+产业融合创新、智能体构建、人才资格认证等模块化培训课程,组织“首席数据官”培训、区域巡回讲座、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年度培训1万人次,培养具备产业落地经验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跨领域解决方案专家及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京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