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诞生于1900年代,同样为人类交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汽车与飞机,却在百年变革中具有不一样的命运。“在今天,年销售规模超过百万甚至千万台的汽车品牌比比皆是,但航空制造业的巅峰却定格在年交付千架的水平,为什么?”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3月29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抛出了这一“世纪之问”。
何小鹏认为,飞机作为交通工具尚未达到最大规模效益,当前普及程度仍有提升空间。预计未来20年,低空飞行器(飞行汽车)商业规模有望达到汽车的1/5。
据何小鹏介绍,为了实现蓝图,小鹏生态企业小鹏汇天已投入超百亿元研发资金,组建起1400人的航空级研发团队。在复合材料领域,小鹏企业创造性地将300公斤碳纤维融入单台飞行器,若2026年小鹏实现年产万架目标,那么小鹏飞行汽车将成为全球最大碳纤维应用场景。何小鹏强调,在电动汽车工业已经有很强积淀的成熟技术,如控制、导航、三电技术等,正在被重新编码为空中出行的基因图谱。
在今年,小鹏全球首个飞行汽车超级工厂破土动工,计划于2026年建成投产。未来,将从这家工厂走出两种颠覆性产品:一个是全球首款的分体式的飞行汽车,可自动折叠在汽车尾箱中,轻巧灵便;另一个是续航500公里的倾转旋翼飞行器,该产品可将广深到长沙的陆路行程压缩至1小时。
据何小鹏透露,该工厂将实现全球首条飞行汽车流水线规模化量产能力,目标年产能达万台。目前,项目团队正全力推进产线调试与认证工作,计划2026年年内完成首阶段量产并启动市场交付。实现量产交付,标志着飞行汽车正式迈入商业化新阶段。
飞行汽车代表着人类出行方式的范式变革,但如要实现大众化普及,关键在于能否完成对高科技的化繁为简,将飞行操作复杂度降至与驾驶普通汽车相当的水平,最终让低空出行成为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日常选择。而当何小鹏提到:“5次训练,即可掌握飞行操控”的时候,记者忽然意识到,那个需要复杂训练的传统飞行时代正在被科技重构。
据悉,小鹏正加速推进飞行培训体系布局,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建成超过200家飞行培训基地,并在2026年年底前完成500家以上覆盖全国核心城市及重点区域的飞行营地网络。
政策层面也在积极主推新蓝海的形成。2024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局)受理了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飞行体型号合格证(TC)认证申请;2025年3月,民航局适航司发布《X3-F型航空器专用条件征求意见稿》,中国低空经济改革进入快车道。此外,融合汽车与航空管理智慧的培训体系正在建成,数百家飞行营地即将在全国铺开,让飞行驾照变得触手可及。
据何小鹏透露,为了尽快推动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已经有超过20个部委协同推进监管创新,从政策层面给予最大的便利与帮助。
陆空交通的百年壁垒正被加速打破。在这场跨越陆空的产业跃迁中,何小鹏表示,要托举的不仅是飞行汽车,更是中国的“天空之城”。
当流水线吞吐出规模效应,当量产成本拉低至豪华车区间,当复杂的飞行技能也可以被快速掌握,或许那个曾被科幻电影所描绘的“天空之城”梦幻图景很快将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