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等四单位近日联合印发《广西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企业培优育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提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等行动,到2027年,广西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型企业规模逐年递增、制造业质量品牌稳步提升、产业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力争实现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提高至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升至30%以上的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广西将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行动。
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技“尖锋”行动,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牵头在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每年实施产业类科技项目100项以上。加大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建设,对承担工业母机、农机装备等重大专项、产业基础创新发展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强化共性技术工艺应用。引导创新资源向行业共性技术工艺需求聚集,促进行业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支持开发应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无模铸造、精密锻造等共性工艺技术,提升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以推进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为契机,开展数字化工艺创新和集成应用,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三是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力度,引导创新主体加强新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开发、推广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遴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秀新产品新技术。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大力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场景建设。
四是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补齐“五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弱项,每年实施自筹经费技术创新项目100项以上。系统提升产业链断供断链风险防控能力,每年实施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10项左右。加快优质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每年实施新兴产业培育项目30项以上、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应用项目10项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广西将开展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包括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在创新型企业培优育强方面,广西将培育壮大制造业龙头企业、构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体系等。
在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提升方面,广西将加强品牌质量培育,到2027年,自治区级以上质量标杆达到400项以上,质量管理能力检验级以上企业超过20家;强化标准引领支撑,加强制造业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构建全区制造业标准体系,指导和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标准制修订。
此外,《行动计划》提出,在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强化创新人才培育,推动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施广西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推进产业人才集聚。围绕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环节,精准引进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强化与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合作,支持建设一批东西部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桂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