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一批零碳工业园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近日联合印发《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明确资源加工型园区、绿色高载能型园区、外向出口型园区和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等四个重点领域。提出到2027年,力争在四川省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在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统计核算、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激发新的增长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四个重点领域中,资源加工型园区将重点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创新发展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和生产方式,探索推广应用低碳零碳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氢冶炼等颠覆性技术,实现传统工业流程再造和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强化园区内上下游耦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联合行业企业开展协同降碳,构建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循环链接。加快推广应用低成本、高效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建设二氧化碳规模化回收循环利用等示范工程。
绿色高载能型园区将重点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承接发展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能效、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绿色高载能产业,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加强清洁能源就地转化利用,探索水、风、光、氢等清洁能源“多能互补+自发直供+广域离网”模式,建立新型能源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耦合发展机制,促进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绿电布局匹配融合。有序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淘汰低效落后用能设备,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外向出口型园区将重点推动园区智慧能碳系统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强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监测、统计和分析等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持园区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衔接国际贸易和认证规则,全面推行主要出口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提升园区内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竞争力,打造“四川造”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基地。
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将支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探索优势产业多元化零碳发展路径,综合运用节能降碳改造、清洁能源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多种手段,加快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激发新的增长动能。
《工作方案》提出,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能碳综合管理平台,促进园区及企业构建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核算体系,实现碳排放管理的可视化、可分析和可追踪,为提高碳核算数据质量夯实基础。发挥数字化系统对零碳工业园区支撑作用,支持园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探索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虚拟工厂,强化园区内生产活动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川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