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在路上平稳行驶,乘客只需输入目的地,车辆便能自动选择最优路线、避让障碍,甚至能在检测到危险时发出警报……这是记者在浙江省德清县,看到“聪明车”“智慧路”驾“云”而来的一个生动注脚。
“自2019年起,浙江省经信厅牵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信息化合作专题组工作,积极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试点,筹划建设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同年德清获批浙江唯一的省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浙江省经信厅数据算力与基础设施处二级调研员祝健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全力推进长三角车联网产业协同发展
车联网是信息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浙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统筹优势资源和力量,成功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与此同时,浙江省经信厅认真履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信息化合作专题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协同两省一市锚定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积极打造车联网产业新体系、新优势、新格局、新优势、新高地和新空间。
“浙江从共建产业集群、共筑发展载体、共享基础设施、共研数据产品和共推标准互认等五方面发力,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信息化合作中,与江苏、安徽和上海共同推动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祝健告诉记者。
产业集群可以有力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浙江依托德清地理信息产业赋能自动驾驶优势,打造“技术研发在沪杭,‘数据服务+测试转化’在德清,制造布局长三角”的产业链错位协同发展生态。德清立足地理信息产业先发优势,为落地企业免费提供厘米级精度的车道级导航地图,以“地理信息+车联网”跨界融合切入长三角车联网产业。德清还向华为、百度、千寻位置、吉利汽车等20余家企业颁发开放道路测试牌照,向中通快递、德邦物流等企业颁发道路运输许可证,以开放合作打造长三角车联网产业高地。
建设平台载体,可以形成资源集聚的“虹吸效应”。浙江高标准建设车联智造接沪融杭联苏皖平台,承接沪杭产业外溢,为长三角车联网产业落地打造特色化平台载体。一方面,集聚链上领军企业。聚焦三大系统一套总成,锚定传感器、智驾芯片场景解决方案等细分方向,已集聚沪、苏、杭龙头骨干企业12家,占比超过25%。另一方面,推进链上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与通信服务等领域25个标志性项目建设,来自长三角地区项目投资超过95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车联网发展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当前,车联网基础设施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运营,各地基础设施运维、业务运营等差异较大,智能网联汽车与跨省基础设施间较难实现互联互通。面对这一挑战,浙江搭建“虚拟仿真测试+封闭场地测试+开放道路测试”三层测试体系,面向长三角共享车联网研发测试基础设施。
一是打造公共的虚拟仿真测试服务平台。建成车联网实验室及检测中心,共建莫干山智能网联联合创新实验室,并且上线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服务平台,服务对象辐射长三角地区自动驾驶车企、高校科研院所。
二是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测试场地。建成172亩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成为浙江唯一同时满足单车智能和智能网联测试的公共测试场,与蔚来、吉利、大众、零跑等20多家长三角地区重点车企形成常态化合作。
三是全面建成县域开放道路测试环境。实现全域949.3公里道路开放测试,覆盖全国90%以上的道路工况及交通场景,完成双向362公里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域覆盖、密度最大的基础设施环境。
在共研数据产品方面,浙江推动车联网数据公共平台建设、数据要素开放共享、数据模型研发推广,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链合作。不仅推出全国首个车联网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而且还协同无锡、苏州、合肥等长三角8个城市13个车联网示范区,推动测试数据共享共用。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浙江充分发挥数字大省的作用,全力推动三省一市车联网产业协同发展,不仅有效推进跨区域产业链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和政策协同,而且还有助于长三角地区企业牵手合作,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订单和更大的发展机会,从而推动长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
五个维度推动产业加速前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当前,浙江车联网产业已按下“加速键”。下一步,浙江省经信厅将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聚焦协同联动、产业链、创新、应用场景和标准五个维度,协同长三角主要城市共同推动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主动深化协同联动。聚焦立法顶层设计、数据互通共享、标准共建互认、城际道路互联互通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互动协作。研究出台德清县推进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协同打造产业链、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等目标任务,主动推进各项任务在长三角发展布局、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上互补协同。力争到2026年,德清车联网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
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应对当前技术变革大势,前瞻布局车路协同和单车智能两类核心技术赛道。一方面协同长三角主要城市进一步共建车路协同产业链,充分发挥德清现有头部沪杭企业的作用,进一步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拓展关联服务业项目。另一方面兼顾单车智能赛道发展,针对两条技术赛道精准招引智能传感芯片、激光雷达、智能终端、自动驾驶商用车、智能座舱等领域优质项目,推动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条技术路线在德清互促共进。力争到2026年,将接沪融杭联苏皖产业平台成功打造为车联智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每年引进车联网重点产业项目10个以上。
提升协同创新能级。打造车联网实验室及检测中心,积极对接长三角优势地区,引进知名检验检测机构,加快打造涵盖通信安全、网络安全等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检测实验室。以车路协同和智能驾驶测试为核心驱动力,争取与长三角高校院所互通专利开放许可,深化与长三角整车厂商合作开展联合研发。力争到2026年,德清与长三角市场主体累计联合研发攻关项目20项以上。
扩展升级应用场景。推进场景建设由投资拉动为主,向市场需求牵引为主转变。持续扩大德清车联网路段测试范围,拓展杭州绕城西复线约11公里路段的车路协同高速测试。发布《德清县车联网场景创新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力争到2026年,基本形成基于车联网的城市级智慧交通应用体系,推广5000个车用无线通信技术(LTE-V2X)车载终端用户,累计完成16个以上应用场景发布,智能网联测试运营车辆突破200辆。
深化政策标准衔接。依托产业技术联盟,积极推动筹建长三角智能网联标准化技术组织,积极以标准把握发展主动权,在智能驾驶地图采集、应用、传输和实时更新的自动驾驶测试服务方面,开展地图数据接口、设备接口统一标准研究。协同加强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持续深化长三角标准衔接和规制创新,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夯实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底座。力争到2026年,新增3项以上德清制定或参与制定的政策标准跨区域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