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蓬勃发展,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生态加速形成。展望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转型升级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国际合作也将持续拓展。
产业蓬勃发展生态加速形成
展望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期,细分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
(一)美国稳占全球商业航天优势地位,我国加速追赶,有望在细分领域“换道超车”
2024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美国在轨道资源和发射市场争夺中占据明显优势;我国加速追赶,不断缩小差距,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星座启动建设带动小卫星及商业发射需求爆发式增长,推动火箭、小微卫星制造业快速扩张。
展望2025年,我国有望在天基测控等细分领域成为区域市场领导者。我国航天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已与5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签订了150多份空间合作文件,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等重大国家项目以及“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倡议牵引下,有望在卫星互联网、天基测控等细分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成为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等区域的市场领导者。
(二)政策扶持加速落地,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期
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战略地位有所提升,扶持政策密集出台落地,产业发展呈蓬勃态势。在政策层面,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上海、广东等10余个省份密集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在产业发展层面,国内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构建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已有537家商业航天企业,较2018年增长2.8倍;年投融资超54.7亿元,商业发射成功率达96%,商业发射次数占比提升至39%,在轨卫星数量超过900颗。
展望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转型升级期。政策支持将从基础能力建设转向引导创新突破,预计各地将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专项政策。投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重点向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集中,通过产学研协同等机制创新,加速构建产业生态。低轨卫星星座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产业链重构,推动产业从传统的项目制向服务制转型。新型商业模式将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带动产业升级并形成新的增长点。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商业航天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三)产业链加速重构升级,商业模式创新从“单点突破”迈向“体系重构”
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在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应用服务等细分领域均取得显著突破,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态势明显。液体火箭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燃料火箭。多家企业完成垂直起降测试,其中朱雀三号成功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试验,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迈出重要一步。卫星批量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以银河航天、长光卫星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建设智能化工厂实现卫星的规模化生产,单颗卫星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商业天基测运控系统建设进度领先,截至2024年10月,已有10余家商业航天测运控公司,在45个测控站点部署了80副天线,为近300颗商业卫星提供服务。
展望2025年,我国“万星星座”计划将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产业细分领域将加速向系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火箭领域,随着技术创新步伐的加速和发射需求的增加,商业发射将进入常态化阶段,预计2025年商业发射次数将显著提升,发射成本进一步降低。在卫星制造领域,智能化工厂将实现更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产品谱系更加丰富,特别是在小卫星和微小卫星领域将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在测控服务领域,天地一体化测控体系将逐步成型,预计会出现更多基于云服务的地面站,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实现盈利模式创新。同时,天基测控系统加快建设将推动突破地面站网局限、构建覆盖全球的测控服务体系,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优化产业链布局
尽管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实现增长,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但仍面临核心技术攻关难、测运控服务配套体系不完善、卫星产业链国际化受阻等挑战,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优化产业链布局、完善法规政策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突破
政府与企业应深化合作,共同致力于火箭技术的突破与发展,通过共同设立专项研发基金,为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鼓励集中力量解决高性能发动机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设计等商业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同时,应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奖项、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格局。此外,高度重视商业航天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通过引进国际顶尖航天人才、加强本土人才培训等措施,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商业航天人才队伍,为行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优化产业链布局,促进多链条一体化协同发展
一是政府积极介入,加强对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整体规划与战略布局,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促使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工,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头部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构建集成度高、资源共享、高效配置的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全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的无缝对接,打造集中协同、运转流畅的供应新模式。三是积极推动火箭链、卫星链、测控链等上下游企业间的紧密协同与深度合作,加强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资本运营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多链条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共同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繁荣发展。
(三)完善法规政策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调控政策,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维护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出台适度宽松、规范得宜的监管法规,以适应商业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二是制定出台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健康发展。三是支持商业航天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扩大火箭发射、卫星服务国际“朋友圈”。四是积极参与国际商业航天领域的规则制定和合作交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透明的国际商业航天规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