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存储芯片大厂美光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2025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4年11月)总营收87.1亿美元,同比上升84.3%,符合市场预期。但从细分业务来看,美光的DRAM和NAND业务在环比层面却有明显分化,其中DRAM业务环比增长20%,而NAND业务却下滑了5%,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手机、汽车及工业等市场需求持续走低的影响。美光预计2025财年第二季度NAND出货量仍将环比下降,并且影响公司下一季度业绩。美光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Mark Murphy表示:“在NAND业务方面,我们正在采取迅速而果断的行动来降低资本支出并削减晶圆产量。”
面对NAND市场持续走低的态势,不仅是美光,三星、SK海力士、铠侠等头部厂商也都采取了减产措施,以阻止NAND价格的下跌趋势,NAND市场的“寒冬”仍在无限期拉长。
NAND市场仍处于下行周期
近一年来,通用NAND价格从上涨到持平再到下跌,经历了大起大落。TrendForce数据显示,通用NAND价格从2023年10月开始经历5个月的上涨之后,于2024年3月增速减缓,维持平稳状态,而后从9月开始转为下跌,9月、10月和11月的环比降幅分别为11.44%、29.18%和29.8%。目前,通用NAND价格已经从2024年8月的4.9美元降至2.16美元,跌幅超过50%,是继2015年8月以来的最低价格。
TrendForce预测,2024年第四季度NAND的合约价格将下降3%~8%,获利能力进一步减弱,因此明年或许会有部分产品线从NAND转向DRAM。2025年第一季度NAND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供货商库存持续上升,订单需求下降,平均合约价预计环比将再下降10%~15%,消费端NAND价格一直到2025年下半年才可能反弹回升。
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中心副总经理杨俊刚表示,导致NAND市场如此低迷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消费者更换电子产品的意愿和能力下降,设备换机周期延长,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处于萎缩阶段,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下滑。PC市场方面,尽管有Windows10停止支持、新款CPU推出以及AI PC概念火爆等因素的助力,但还是没有激起消费者强烈的换机欲望。同时,远程办公和学习的常态化使得部分消费者之前已更新设备,短期内需求难以再次大幅提升。
二是新兴应用增长未达预期。虽然AI、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对存储有较高需求,但对NAND闪存市场的拉动作用还不足以弥补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需求的下滑。
三是厂商产能过剩。在此前的上升周期中,NAND厂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增长,不断扩大产能,但此次的上升周期过于短暂,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三星、SK海力士等主要厂商的部分NAND产能处于闲置或低利用率状态。
四是NAND的技术发展与成本压力。NAND技术的发展进度并没有减缓,各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设备升级,以提高存储密度、性能和降低成本。然而,市场低迷使得产品价格下降,厂商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进一步加大了成本压力,再加上NAND市场竞争激烈,三星、铠侠、西部数据等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等策略,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市场整体利润水平降低。
因此,杨俊刚认为:“就目前而言,NAND行业仍需要大量时间去库存,想要迎来真正复苏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相比之下,高端NAND市场的表现要优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所面临的供应过剩压力。在NAND市场,AI驱动的大容量SSD需求成为市场复苏的关键。2025年,30TB和60TB的高容量SSD因其低能耗和高效的存储能力,正迅速替代传统的机械硬盘。这促使NAND供应商更加关注QLC技术,以提高存储密度并降低成本。
头部厂商减产消息不断
在NAND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三星、铠侠、美光、SK海力士等厂商无奈祭出减产大旗。
据悉,早在2023年,三星就预感到NAND市场会快速接近饱和,于是将NAND产量削减了20%~25%,在2024年2月又减产了50%。有消息称,三星正在考虑将其P4 NAND生产线的一部分产能转换为DRAM。三星也因此将2024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预期降至8.58万亿韩元,较之前预期的9.77万亿韩元减少了超过1万亿韩元。三星设备解决方案(DS)副总裁Kim Jae-joon表示,公司正下调通用NAND存储产品的产量,以符合逐渐下滑的市场需求。
SK海力士作为HBM市场的最大赢家,为了应对HBM和CXL DRAM的强烈市场需求,其负责人表示可能将其清州M14、M15X和M16工厂的部分NAND产能转为生产HBM。
美光则明确表示,NAND负载不足将影响本财年第二财季的毛利率,其NAND晶圆启动率将较此前水平下调10%,并减缓制程节点转移。
铠侠在2024年经历了多次IPO失败,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此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NAND产能,但当前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过剩问题便显现出来。投资者认为存储芯片行业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从低谷中恢复,特别是目前正处于NAND行业下行周期,不是投资的最佳时间。铠侠表示,正在减少NAND产量。
上下游协同是应对关键
企业大规模减产其实难度很大,实属无奈之举。专家表示,一方面,生产线的关停与重启并非易事,涉及高昂的成本、复杂的设备维护以及技术人员的调配。一旦减产过度,后续若市场回暖,产能恢复的时间差可能导致错失商机;另一方面,减产决策的协同性较差,各厂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难以达成完全一致的减产步调,有可能导致市场上的供应波动频繁,价格体系混乱。
此外,减产的影响还会沿着产业链层层传导,上游设备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的订单恐怕将受到影响。比如用于NAND生产的光刻机、刻蚀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硅晶圆、光刻胶、高纯度化学试剂等原材料。三星近日表示,已大幅减少3D NAND生产光刻工艺中光刻胶的使用量。
在技术研发层面,由于企业利润下滑,投入到新一代NAND技术,如3D NAND层数提升、QLC向PLC演进等技术的研发资金不足,技术突破的步伐恐有所放缓。
目前来看,NAND产业想要走出下行周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应加强沟通,形成更为合理的减产与复产机制,稳定市场价格,同时继续挖掘新的应用场景,加强技术研究,如人工智能对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汽车智能化对车载存储的新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