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7版:新型显示

Micro-LED规模商用准备好了吗?

本报记者 吴修齐

2024年即将结束,今年国内Micro-LED显示产业迎来一系列新变化:技术突破、产品迭代、项目推进,收获颇丰。不过,今年最牵动人心的还是Micro-LED产业化、商用化进展。

近期,该技术迎来量产新突破:2024年12月19日,辰显光电在成都点亮其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此前,天马联合海信视像发布60英寸无界晶连Micro-LED电视,并透露其Micro-LED产线预计2025年开始量产。

捷报频传之下,备受期待的Micro-LED是否已经处于商用化前夜?产业链为此做好准备了吗?2025年将迎来哪些发展?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期间,《中国电子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国内Micro-LED产业进展显著

2024年,我国Micro-LED产业在投资及产能建设方面保持较高热度,迎来诸多进展:鸿石智能、利亚德、思坦科技、辰显光电、天马等多家企业的Micro-LED项目开工、投产、量产,涉及Micro-LED显示芯片及驱动芯片、Micro-LED中试线和量产线等,最大项目规模达30亿元。

在技术创新方面更是所获颇丰。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成功研发出新型高效近红外量子点荧光粉,并首次将其应用于Micro-LED;9月,湖北光谷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出高性能量子点光刻胶,有望为Micro-LED全彩显示技术带来突破;同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首次提出将深紫外Micro-LED阵列作为光源应用于无掩膜深紫外光刻技术;10月,湖南大学团队联合诺视科技、晶能光电等研发出一种超高亮度Micro-LED微显示芯片,并在均匀性极高的硅衬底GaN外延片上开发了单像素亮度高达1000万尼特的绿色Micro-LED显示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新型显示首席研究员耿怡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24年之前,Micro-LED技术一直处在摸索阶段。而今年,Micro-LED的发展趋势更加确定,技术可行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梁新清在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亦表示,Micro-LED行业已经逐渐走出实验室,跨越中试线,迈向量产,迎来市场化。Micro-LED技术似乎离规模化应用越来越近了。

产业链仍面临痛点、难点和堵点

根据Omdia预测,2024年全球Micro-LED出货虽尚不足1亿美元,但此后将出现大幅度增长,并在2026年迎来484.8%的全球出货增长率,营收将达4.6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Micro-LED营收有望达到44.4亿美元。洛图科技(RUNTO)预测数据显示,到2028年,全球Micro-LED显示屏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美元。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彭健锋告诉记者,Micro-LED产业快速发展受到三方面因素的驱动:一是Micro-LED自身的技术优势使其在商用显示、车载显示、高端家用显示和XR穿戴领域具有天然优势;二是Micro-LED产业配套能力强,Micro-LED是在原有LED产业基础上的迭代创新,产业配套完备,这也是Micro-LED不断降本的保障;三是终端亟须寻找技术创新点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而Micro-LED或许将成为终端迭代的最佳搭配。

不过,SID全球下任主席及中国区总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则指出,产业需要正视超高增长预期的背后,源于目前尚小的产业规模基础。在整体新型显示产业中,Micro-LED市场占比仍然较小。而且,Micro-LED的产业链较长,上中下游涉及芯片制造、巨量转移、面板制造和整机应用等,发展动能受各环节因素影响。

那么,随着新产能的不断更新,我国Micro-LED产业链是否已经为产业爆发做好了准备?

对此,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表示,目前我国Micro-LED产业仍面临较多挑战。其中,痛点是目前Micro-LED虽已具备产业化基础,但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化;难点是我国的Micro-LED创新模式尚未成型,以散点式创新为主,引领能力较薄弱,前沿原创技术相对缺乏;堵点是产业化进程不明晰、不完善。此外,胡春明表示,我国Micro-LED产业投资有分散化和概念化的苗头,生态链建设目前尚不成体系。

好技术也有“产品化困境”

Micro-LED技术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广色域等特点,在器件大小、使用寿命、响应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是公认的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但是,拥有诸多优势的新技术仍要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从技术到产品,从实验室到产线,Micro-LED的产业化道路并不轻松。

“现在还没有哪个产品必须用到Micro-LED。”严群表示,目前Micro-LED产业缺少对产品的定义,尚未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他认为,产业当务之急是要推出差异化的产品,让Micro-LED技术在产品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对于未来Micro-LED可能挖掘的应用领域,业内人士认为,根据技术特点,Micro-LED在商用显示领域和虚拟现实产品上拥有明显优势,未来有望在这两个应用方向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彭健锋认为,随着大尺寸Micro-LED成本的下探,高端家用Micro-LED大屏将与商用显示的应用进程并驾齐驱,而中小尺寸Micro-LED则主要在智能座舱和XR穿戴市场发挥应用价值。

“Micro-LED的高透明度和高亮度更适合在车窗显示部分和车内复杂光线环境中应用。而AR眼镜价格已降至千元左右,比较符合普通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销量有望快速上涨,这将为Micro-LED带来应用潜力。”彭健锋分析道。

此外,严群认为,Micro-LED技术在超宽色域(FCR)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交互显示产品结合人工智能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个性化体验,预计未来3~5年,具有交互功能的全色彩显示器有望成为带动Micro-LED市场大幅增长的产品。

2025-01-07 本报记者 吴修齐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2599.html 1 Micro-LED规模商用准备好了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