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9版: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特刊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 制造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图为增芯科技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在广州增城投产启动

2024年以来,广东工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广东实践,制造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约4.3万亿元,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创18年来新高,软件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民营经济规模等稳居全国前列。

2024年重点工作

(一)全力稳增长、促投资、优服务,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在各省份中率先施行《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在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生物医药、智能传感器、游艇等领域实施新的支持政策。加快制造业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对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逐一制定“作战图”,省市合力推进全省456个计划总投资1.3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1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6.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7.1%、为2007年以来最高值。强化工业稳增长服务指导。实施工业经济“开门红”8项举措和稳增长加力32项举措,开展工业经济服务保障“双百”(100家重点企业、100个重点项目)行动,组织两轮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研服务,省领导带队赴重点市县开展调研督导,协调解决多项基层和企业诉求,推动各地打好打赢稳增长攻坚战。

(二)狠抓设备更新助推技改数转,“链式改造”经验向全国推广。出台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省市联动开展赋能提升工程超百项活动。1—11月,全省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同比增长19.8%,为近十年来同期最快增速。抓新一轮技术改造。持续实施“技改十条”,开展金融赋能制造业“技改服务地市行”活动,广州、深圳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预计全年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抓数字化转型。创新探索“链式改造”模式,广州、中山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广州、深圳入选首批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深圳入选全国首批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城市,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链式改造”的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三)新老并举抓实产业,“20+5”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壮大。修订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出台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持续优化调整产业集群发展布局。传统产业方面,率先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行动。新型储能方面,全省供给侧重点项目211个、投资额达3482亿元。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遴选首批25个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方面,1—11月产量314.8万辆、同比增长38.7%,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广东造”。人工智能方面,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印发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指导意见,加快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努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机器人方面,组建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省机器人创新中心,1—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21.4万台(套)、同比增长25.7%,产量占全国四成以上。低空经济方面,亿航智能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小鹏汇天建设全球首个大规模量产飞行汽车工厂,并完成飞行汽车首次载人试飞。软件产业方面,首个国产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广州、深圳、东莞建成核心软件应用推广中心,加快推进开源鸿蒙产业生态建设,1—11月全省软件业务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加快产业融合互促,累计培育37家国家级、406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举办首届“越来越好”国际设计大赛。积极筹建广东国家工业博物馆,开展展陈规划和藏品征集。

(四)聚焦“补短板”筑牢产业安全根基,集成电路、核心软件等领域攻关取得新进展。全力实施“突围工程”“广东强芯”工程和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健全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新增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超过110家。大力推进产业人才工作,推动16家重点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启动创建产业创新人才联盟。

(五)锚定“万亩千亿”建设产业园区,县域特色产业助推“百千万工程”纵深发展。抓好平台载体建设。召开全省产业园区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争取43.4亿元财政资金、1万亩主平台专项用地指标支持产业园区建设。1—10月,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103个省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4%和9.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省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地区比重超过47%,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聚焦“产业强县”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省市县三级产业联动机制,分片区举办“百千万工程”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分类施策指导各县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新增8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累计达22个。

(六)抓大育小支持企业竞相发展,500强、专精特新企业等数量全国领先。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7.33万家,9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新增60家企业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190家,增量排名全国第一;新认定35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7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用心用情服务企业。1—11月,推动8家合作银行为10万家次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项目)新增融资超1万亿元。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整治,推动化解一批无分歧账款。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培训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超5000人次。搭建企业对接交流平台。精心承办第十九届中博会,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近1000亿元,成功举办第八届“创客广东”大赛、2024年“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系列活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深入融通、全面协作。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广东工信系统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努力为全国大局作贡献、作支撑。

(一)突出工业“压舱石”作用,持续巩固“大市县+大载体”增长态势。抓好工业大市和工业大县(区、镇)监测调度,推动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企业稳产增产。加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在珠三角地区新设立一批省产业园。

(二)聚焦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链式改造三大抓手,开拓工业投资新增量。持续用好“两重”“两新”等政策红利,深入开展工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数字化“链式改造”,省市联动实施“千企增量”增资扩产专项行动。围绕重点项目建立新投产、新动工、新储备“三张清单”,全力做好跟踪服务。

(三)围绕新质生产力优化产业集群,打造重点领域关键行业新赛道新优势。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持续发力,创建更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6G、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四)发挥产业创新融合优势,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更多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加快建设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组建低空产业、动物营养与健康领域省级创新中心。

(五)持续加大降本减负助企力度,优化大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企业发展预期。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继续推动一批有质量的小微企业上规模。

(六)健全“制造业当家”体制机制,进一步畅通资源要素循环渠道。进一步深化工信领域改革,谋划推进制造强省“十五五”专项规划编制。

2024-12-25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2495.html 1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 制造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