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并在发展目标、战略布局、重点任务等方面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对发展工业互联网作出新的部署。这为我们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
一是夯实融合基础。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初步构建起数实融合的重要底座。我国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3.16万个,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超40万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近340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并已汇聚数据14亿条,基本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
二是促进融合创新。工业互联网深度集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变革工业控制、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范式,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数实融合发展高度。国内5G芯片、模组、网关实现突破,工业级5G模组成本较商用初期下降90%。
三是拓展融合途径。工业互联网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需求结合,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加速拓展实数融合发展深度。2023年,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带动各地建设万余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数字化已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重构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实融合,要特别注重三个“新”。
第一,新型工业化提出“新要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时代特征,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既赋能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能够带动多领域的融合创新,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与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高度契合,从新设施、新应用、新技术、新产业等多维度全方位支撑新型工业化。
第二,数据成为“新要素”。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成为经济价值创造的新动力、新引擎。工业互联网作为海量工业数据的采集、传送、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的智能化载体,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加速工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第三,人工智能成为“新变量”。人工智能作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将对工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产生颠覆性影响。工业互联网通过要素互联互通、数据价值挖掘、工业知识沉淀复用等,为人工智能模型的多模态应用提供了“天然土壤”,推动人工智能从“吟诗作画”转为赋能千行百业,充分发挥“倍增”效应。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需要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持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供给水平。一体推进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建设。大力培育5G工厂。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发展面向细分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分业分级顶格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标准建设运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推动向智算中心演进升级。
二是持续加强技术攻关,提升创新水平。加快工业5G增强、工控操作系统、工业算网融合等技术领域创新,探索通用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创新。强化技术攻关,推动形成工业互联网全谱系技术研发体系。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广。
三是持续推动链网融合,提升赋能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产业链“链网协同”发展,面向汽车、轻工、电子、船舶、电力等行业,发布一批融合应用参考指南,强化行业融合应用,加强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推动产业链“强链、固链、稳链”。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加速工业互联网向重点产业集聚区落地普及,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