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4版:地方新闻

奋力谱写新型工业化事业东营篇章

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桂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作为一座因油而生的新兴工业城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近年来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贯穿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中,坚决扛起山东全省“走在前、挑大梁”重大使命中的东营担当,锐意进取打出深化改革组合拳,优化布局下好产业发展先手棋,锚定“工业大局稳、科技水平高、生态底色亮、整体竞争强”战略目标,奋力谱写新型工业化事业东营篇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决扛起工信责任担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工业和信息化局首先是政治机关,处于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必须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中工信责任担当,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把愿景转变为现实,确保各项改革工作方向正确、任务明确、推进有力。全系统对标省内外发达地区发展情况,找差距、抓落实,以重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引培为抓手,以科技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实现“宏观设计,中观谋划,微观操作”一体化,久久为功抓好工业和信息化全系统改革任务落实。

加快走出一条东营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及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东营必须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浪潮中找准角色定位,加快构建高端化特色化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长远角度“甩开追兵,赶上标兵、成为尖兵”,力争实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效能提升,打造在全国范围具有影响力的“东营IP”,加快走出一条东营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工业规模效应和要素资源富集优势显著,未来发展稳定可期。尽管东营全市人口仅有220万,但却以全省2%的人口创造了工业近10%的营收,发挥着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自2020年起,东营规上工业营收实现每年迈上1个台阶和全省排名前进1个位次的“双跨越”,2023年突破万亿元,居全省第3位。近三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增长12.7%,居全省第1位。作为仅次于青岛和潍坊的全省第三大工业城市,工业占东营经济半壁江山,2024年前三季度占GDP比重达到55.9%,2023年和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达到7%和6.5%,均居全省第1位。与此同时,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胜利油田每年油气当量稳定在约2300万吨,未来东营区域油气当量将近4000万吨,将成为全国原油产量最大市。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有利于超级产业链的孕育壮大,是东营工业长期稳增长的坚强保障。

主导产业基础雄厚且特色鲜明,打造重点领域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东营依托炼油雄厚基础,现已培育形成出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例如,东营通过威联化学PX、PTA、利华益ABS树脂、亿科高端树脂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涵盖600多种产品的31条上下游贯通的高端化工产业体系,建成全省唯一一条“石脑油—PX—PTA”产业链,烯烃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除此之外,东营作为首个被授予“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称号的城市,石油装备产品门类齐全,发展到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是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生产基地。当前,东营正着力探索产业集群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路径,“化点成珠、串珠成链”,从“链”上发力,在“质”上提升,这不仅大大增强了全市产业链韧性和活力,而且持续构筑竞争优势,将“油城”金字招牌不断擦亮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影响力。

行业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巨大,推动重点领域航母式跃升。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一大批规模体量大、市场份额高、创新能力强的头部企业是引领带动东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数据显示,2023年东营拥有利华益和万达两家营业收入过千亿元企业,过500亿元企业达25家;13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企业500强,15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均居全省首位。根据《山东省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产业集群名单》,东营共有21家企业入选。截至目前,东营八大产业集群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4家和高新技术企业660家,同比分别提高24.7%、7.3%和7.2%。围绕这些企业科技供给和成果转化需求,东营大中小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竞合共生,“群象经济”效应愈加凸显,促进重点领域集群化突破和航母式跃升,有力推动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迭代升级。

科技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效果凸显,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抢占前沿颠覆性领域发展先机,赢得产业竞争先发优势,2024年9月,东营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加快以优势产业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场景为牵引,更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东营已培育碳中和联合研究院等4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建成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9家,有力支撑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工作,促进制造业发展由资源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引领转变。同时,东营持续探索优化重点研发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涌现出一大批“拳头型”“杀手锏”技术产品。其中,威飞研发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注水树系统海试成功,突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又如凤凰制药研发的国家一类创新中药芪蛭益肾胶囊填补了国内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领域的空白。

奋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事业中争一流走在前

打赢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发展“攻坚战”。坚定不移地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强化工业运行指挥部责任,持续强化80家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动态调度和跟踪督导。常态化抓好项目谋划招引,滚动推进168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指导骨干企业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全力助企拓展市场、营收增速提升,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顺利完成年初既定目标。

打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久战”。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三首”产品。充分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强化龙头企业服务指导和优质中小企业精准支持,推动行业“链主”、500强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依托赛迪研究院等单位,开展科技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活动,探索建立市级产业科技赋能中心,加快建设东营科技大市场,积极布局中试基地,促进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打赢重点领域链条经济优势“提升战”。深化实化“链长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行动,支持石化、橡胶轮胎等重点行业开展绿色化、数智化改造,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扩量提升,打造锂电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等4个百亿级产业链。发展5个优势型未来产业、培育N个潜力型未来产业,布局建设东营开发区、东营高新区等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打造一批标志产品和综合应用场景。

打赢“数字+绿色”赋能新型工业化“整体战”。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数字产业扩量倍增行动,重点抓好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大力推动骨干企业数字板块剥离。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建成40个市级以上试点示范,培育50家以上数据驱动型“晨星工厂”。全面深化“工赋东营”行动,支持国家级“双跨”平台“云帆”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主动触网、深度融网,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积极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打造一批零碳产业园,力争全年推进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300个左右,新增省级以上节水标杆、绿色制造等企业50家以上。

2024-11-01 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桂林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1894.html 1 奋力谱写新型工业化事业东营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