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4版:新型工业化

“十五五”要把新型工业化放在重要战略位置

——赛迪研究院成功举办第六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

本报记者 卢梦琪

8月30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赛迪研究院”)主办的第六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活动成功举办。本期讲堂的主题是“‘十五五’前瞻: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和‘机’”,由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刘文强主持。

刘文强表示,“十五五”时期是2035年完成“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远景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在世界百年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时期,希望本期讲堂更好为“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服务。

围绕“十五五”前瞻话题,本期讲堂邀请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工信部政法司、规划司,各地工信局,赛迪研究院及“1+7”新型工业化智库、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代表共同参会并参加讨论。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把发展新型工业化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探索新的全球化发展之道是新型工业化中需要创新的内容。

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布局重点

工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柱石,也是产业体系的柱石,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健全、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火炬中心原主任贾敬敦指出:“‘十五五’时期的规划,要把整个工业体系从中低端推向中高端,并力争使一部分产业成为世界产业的前沿,发挥引领作用。未来,中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把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战略布局的重点。具体而言要做到三位一体——要把科技创新注入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董煜也表示,从上一个五年规划到现在,经济工作中增加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两个重大提法,未来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下功夫,一定要有中长期的战略思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内参处处长、副研究员王成仁在会上表示,“十五五”规划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主线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建立起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统筹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工作。

对于“十五五”时期的产业选择,与会专家给出了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先军表示,要发展破解技术约束的新兴产业,集中表现在“小软大”三方面:包括芯片、零部件、材料等物理尺寸上的“小产业”,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等知识密集和生态繁茂的“软产业”,机床、大飞机、深空深海装备等大国重器的“大产业”,集中表现在优先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

要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房地产、航空航天,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此外,还要发展复合特征型的融合型产业,包括服务机器人等服务型工业,数字孪生、无人工厂、黑灯工厂等工业智能化,AR、VR产品等工业体验化等。

具有社会功能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前需要优先发展的,关系国民生活和民众就业,主要是衣食住行等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制定强有效的创新政策

业内专家指出,发展新型工业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十五五”期间如何制定有效的创新政策,并把创新注入到产业政策之中。我国应当出台创新导向的产业政策,在制度和政策上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确立起来。

贾敬敦表示,我国要在新型工业化上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基础研究一定要跟得上,应当下决心大幅度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增加科学知识产出。我们应当出台创新导向的产业政策,在制度和政策上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确立起来;在“十五五”期间,也应当大力发展工程科学,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要以工程科学为基石。

“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政府主要在环境、制度和法律上发挥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贾敬敦表示。

不过,贾敬敦坦言,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国工业上台阶、上质量、上水平,专门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的科技金融比较薄弱。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中国金融还需要在结构改革上迈出扎实的一步。

“‘十五五’期间政府政策的制定可以转变思路,从聚焦产业转向更关注企业。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例,可以尝试在产业政策上更多地结合现有的企业池,例如分门别类,突出培养示范企业,打造重点企业。”董煜表示。

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探索新的全球化发展之道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实现大规模颠覆性经济增长的技术,国家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以往,全球产业分工和格局变化遵循基本的市场竞争逻辑,是一个利润驱动和成本驱动交替、叠加作用的过程。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国家利用其在技术、市场、规则标准等方面的优势,构筑了不同于传统军事、科技、经济等的新的权力,更以安全为名左右产业链分工与格局变化。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科学看待人工智能的热潮,其本质上是高级别的数字化,解决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等问题。“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要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防止受制于人,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盲目跟从、全面推进。”王成仁表示。

全球化的长期趋势不会变,在当前外部形势下,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需要苦练内功,依靠高质量发展强大自身。对内,新型工业化不仅要全、大、宽,更要全而精、大而强、宽而深。我国在芯片设计、数控操作系统等工业软件,数控机床、关键部件和材料等硬件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处在突破的前沿。要充分释放中小企业活力,依靠中小企业创新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在李先军看来,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保障14亿人收入均衡性的改善,这不仅要求对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发展新兴产业,还需要关注改善就业和民众收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关注文化的建设,解决贫富差距、社会服务不足、文化冲突等矛盾,这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价值观进行调节。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色、低碳、环保等要素需要融入新型工业化进程中。

对外,发展新型工业化要抓大放小,促进综合体、集团式主动“走出去”,把掌控力强的产业环节转移到可靠国家,增强全球产业黏性,实现整体价值链跃升。

王成仁表示:“必须转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评判理念,优化要素获取、产业链合作的重点和方式,撬动全球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共同体。”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关注新的全球化发展之路,中国的工业化不可能像西方那样通过全球掠夺和战争来实现,只有通过全球化的贸易和合作来实现。但在新的背景下,中国的全球化如何实现,探索新的全球化发展之道是新型工业化中需要创新的内容。”李先军指出。

专家指出,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要关注与世界各国的协同发展。在新的全球化态势下,新型工业化不仅要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发展,也要强化与世界各国的协同合作,以深度全球化支撑和保障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

2024-09-10 本报记者 卢梦琪 ——赛迪研究院成功举办第六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1424.html 1 “十五五”要把新型工业化放在重要战略位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