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山东省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打造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力争2027年全产业链规模超300亿元
《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创新能力、供给水平明显提升,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配套服务、场景应用等环节沿链补强、融通发展,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领军型企业和高成长型优质中小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加强,突破一批系统集成、自主飞行、智能避障、飞行反制、动力系统、复合材料、智能化运营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建成一批通用航空装备“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0家左右,构建协同融合的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创新矩阵。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供给更加丰富,产业链不断延伸,在整机制造领域形成1~2个有明显市场竞争力的整机型号,配套领域形成2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具备业内影响力的领先企业,培育50家左右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产业链规模力争突破300亿元。
三是场景示范成效明显。围绕农林植保、物探巡检、航空培训、短途运输等传统通用航空业务领域,形成一批规模化、常态化运行示范。推动构建通用航空装备新兴应用场景,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应用效果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在无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场景示范样本。
根据《方案》的总体目标,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应用场景丰富多元,飞行服务深度拓展,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通用航空装备产业体系。
适度超前推进通用机场建设
在科技创新发展、打造产业链优势方面,《方案》提出,一是要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要加快关键技术突破。用好“揭榜挂帅”等新型科研组织形式,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要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围绕高端无人机、关键零部件等通航装备领域,支持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牵头或参与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全省工业级无人机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实训基地等新型创新载体。
要加强产业前沿布局。瞄准新一代通用航空装备产品发展方向,加快布局前沿领域,加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应用,推动通用航空装备与新能源、新材料等融合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二是要突出主导产业带动、促进链群集聚发展。《方案》提出要培育招引优势企业。坚持以整机制造、总装交付为牵引,积极招引整机总装制造、核心零部件、增材产品等生产企业,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鼓励企业向通用航空装备高端领域延伸。
要推动无人机产业特色化发展。发挥省内无人机应用场景优势,支持开发长航时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大载重运输无人机、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等整机产品,建设行业领先的无人机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积极培育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推动省内无人机企业与国内头部企业错位竞争,扶持壮大一批在农林植保、消防救援、航空物流等细分领域有优势有特色的生产企业。
要推进产业加速集聚。围绕通航飞机、无人机整机制造和试飞等,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专业产业园区,鼓励产业集聚区加强与龙头企业、专业高校院所对接合作,建立新产品新技术演示验证中心、技术转化平台等,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三是要突出配套保障支撑,打造全产业链优势。《方案》提出,要提升航材部件产品水平。重点发展关键航空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支持无人机航空遥感和光电探测等优势配套产品创新研发,加强新能源高效动力系统、载人飞行器无人化改造等技术创新,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和范围。
要加速动力装备产业发展。瞄准航空动力装备研制需求,开展系统集成验证,完善自主研发体系,打造中小型航空动力研制基地。重点突破航空发动机关键核心部件制造技术,大力推进高性能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的研制生产。
要做强空港地面装备产业。打造空港设备重点产品,加强电机、电源、多合一控制器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储能电源等新能源动力产品和全电动传动产品,实现绿色节能产品在机场特种车辆的全覆盖。
要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鼓励支线运输机场增设通用航空功能设施,建设“运通融合”机场。探索在低空飞量大、基础条件好的市设立飞行服务站,提供高效精准的飞行服务。
实施衍生市场突破推动产业扩面增量
在实际应用和拓展市场方面,《方案》提出,一是要助力产品迭代升级。促进农业服务规模化应用,支持通用航空装备融入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体系,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加强飞防关键技术和标准化施药作业的培训指导。
拓展工业领域场景。充分利用低空无人智能、5G高速通信、大数据分析、AI图像识别故障诊断等技术手段,在工程施工空中吊装、电力输配线清洗、管道巡检、航空物探等领域,引导加快通用航空装备应用,有效满足多样化工业作业需求,推动形成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通用航空装备服务作业体系。
扩大应急救援应用。重点围绕森林灭火、医疗急救、航空救援、应急通信等领域,加大现场探测、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物资投放、受灾评估等方面应用。推动构建大型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与无人机功能互补的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完善应急救援体制机制,扩大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示范应用。
深化航空物流配送。探索开通低空物流配送航线,推进无人机物流固定航线与末端配送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实现自动起飞、自主巡航、自动着陆、自动卸货、自动返航等全流程自动化配送,探索智慧物流新模式。
丰富行业应用场景。聚焦行业应用和公共服务,开拓无人机物流、直升机引航、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融资租赁等“航空+”新业态。
二是实施衍生市场突破,推动产业扩面增量,《方案》提出要加快发展试飞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无人机综合应用测试基地,积极谋划中国商飞北方完工交付中心落地实施。高标准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基地),加快产业集聚,推动通用航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维修服务能力。发挥省内飞机维修技术优势,积极拓展飞机整机、部附件和发动机维修等全产业链航空器维修业务。鼓励航空器维修企业开展航线维修、定检和大修资质升级,完善检测、保险、咨询等配套服务。
拓展改装设计领域。支持省内航空器维修骨干企业联合国内头部企业,拓展客改货技术研发及改装、通用航空飞机加改装等业务领域,实现应急电池组件产品、飞机座椅电源系统改装等项目产业化落地。
加强模拟设备研发。加强通用航空机型飞行模拟训练设备研制,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等在飞行模拟训练设备领域的应用,助力飞行人才培养。依托重点院校及培训机构,建设飞行品质监控系统,实现飞行教学全流程监管,提高培训水平。
打造飞行人才高地。瞄准国内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和专业人才需求,依托试飞基地开展试飞员、试飞工程师、测试维修工程师等人才培训培养,打造专业飞行人才体系和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