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印发,浙江省迅速推出《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是全国第一个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合作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省份,在全国率先推出“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规划,至今已累计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35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57个,全省标识注册量近17亿个,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居全国第二位。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助力浙江省产业数字化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年底全省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已达80.61%,累计上云企业超过50万家,浙江省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居全国第一位。
数实融合筑强平台体系
回顾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历程,“平台体系夯基、平台赋能发展、平台数据集聚”成为主要特征。
平台体系夯基:筑强数实深度融合的基础设施。一是高质量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1”类基础性平台、“N”类特色专业型平台),按照“创建平台—示范平台—重点平台—双跨平台”的梯度培育体系,累计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35个,示范平台160个、重点平台49个,supET平台、supOS平台入选全国“双跨”平台,形成基础性平台夯基、特色型平台赋能百业千行的发展格局。二是高起点布局行业产业大脑体系。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上,2021年浙江省以共性技术、新智造、产业生态为主攻方向,按照“一行业一大脑”原则,建设细分行业产业大脑,赋能产业集群整体能级提升,启动三批共57个工业领域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服务企业18万余家,降低企业成本13%,提高效益23%。建设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汇聚各类应用组件、知识组件、工具组件,面向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输出数字化服务能力,已累计上架数据产品超1000个、能力组件近1万个。
平台赋能发展:激活全产业链各节点创新活力。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跃迁式提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资源集聚能力,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平台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等“内功”大幅提升,有效整合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汇聚形成了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软件资源、知识模型等制造赋能的平台能力体系。据统计,全省已建的72家未来工厂和30家5G全连接工厂分别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1个和2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效果明显。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外赋能能力迈上新台阶。在促进单体企业内在转型需求的基础上,省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升级转变、行业生产组织方式重构、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加快提升。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产业大脑,浙江省在全国首创“N+X”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新模式(“N”个行业共性需求,“X”个企业个性需求),形成了“学样仿样轻量化数改批量式推广”的“浙江方案”,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政策制定提供了范本,杭州、宁波、金华、绍兴已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平台数据集聚:激发产业数据网络效应。浙江省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数据链,提高数据感知、识别、挖掘、分析和管理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工业数据资源,支撑产业数据价值化的效应初显。浙江省已构建形成“1个省级数据仓+11个市级数据仓+25个行业数据仓”的产业数据资源体系,其中25个行业数据仓都依托行业产业大脑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覆盖数据采集、编目、归集治理、传输、共享等全流程。截至2024年6月底,产业数据仓已归集数据67.5亿条,并通过隐私计算等多种数据交互能力,确保数据安全。在全国率先推进产品主数据标准(CPMS)建设,依托行业产业大脑推进了五金电动工具、智能传感器等行业产品主数据标准建设试点。通过构建高效的数据平台,浙江省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高效利用和共享,激发数据网络效应。
平台亟待实现三大新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新质生产力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平台,优化了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人们看到新型工业化的更多可能。这些新趋势为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指明了新方向。站在新起点,面临新形势,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亟待实现从“修炼内功”走向“对外赋能”、从“数据汇聚”走向“价值释放”、从“互联网+”走向“人工智能+”的三大新转变。
由“修炼内功”走向“对外赋能”:企业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产业互联网平台演进。浙江省部分企业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率先走完赋能企业生产和研发效率提升的“修炼内功”阶段,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产业组织高效运转、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创业等需求,迈向“对外赋能”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阶段。这些平台通过数据赋能、链式推动、生态打造等路径,开展产业链场景赋能,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集采等数字供应链系统服务,构建了产业集群数字创新生态。
由“数据池构建”到“数据价值释放”: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产业数据价值实现的重要阵地。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逻辑来看,其底层基础设施包括应用开发所需的行业中枢节点和行业中台,是各类数据的融合区;中间层数据平台解决数据归集、数据标准化、数据分析等问题;上层应用平台由面向产业和企业两大场景的应用模块及各类门户和接口组成。这一架构天然能够推动行业企业汇聚海量数据资源,形成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产品,并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载体,以场景带动数据交互,成为释放产业数据价值的重要阵地。
由“互联网+”迈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望成为垂直行业模型和语料库建设的排头兵。国务院已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作出部署,《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AI+未来工厂”创新引领行动,推进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落地应用。目前,浙江省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工业大模型建设。钉钉通过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将阿里的AI能力运用到工业场景中,基于企业的知识、数据、软件和模型等构建“模云一体化”的工业AI解决方案。
将从三方面推动平台建设
分类分级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深耕作”。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分类分级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夯实数据网络基础。一是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普及行动,聚焦细分行业提炼共性和个性的应用场景,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系统化、批量化、低成本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力争到2024年年底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二是梯度培育智能化升级标杆企业。以“未来工厂”为引领,通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三级梯度路径,实施软硬件一体化改造,鼓励“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高标准建设一批未来工厂,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升级。到2027年年底,建设未来工厂12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200家、5G全连接工厂50家以上。三是推行链式协同转型新模式。引导“链主”企业结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共性需求,依托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综合性数字化平台,推动产业数据要素流通,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输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服务,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创新水平。
大力培育“平台+数商”市场化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能力”。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数字化服务商、数商为代表的数字化市场主体,共同构筑供需协同的赋能生态。一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服务能力,强化供应链大协同,提供赋能中小企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建设,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行业和企业提供数据管理能力、工业资源共享、智能计算等服务。二是推进浙江数商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支持浙江省数商积极参与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工厂的建设运营,鼓励数商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建设人工智能工具,打造高质量工业语料库,探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数据交易方式。三是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能力。一体化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产品主数据标准+产业数据仓”建设,规范数据标准,探索工业语料库建设,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据流通交易。
聚力打造“集群+平台”共演生态体系,实现产业互联网平台“新跃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让企业实现“数字空间集聚”,产业集群让企业实现“地理空间集聚”,加快培育数实深度融合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生态的数字化重构。一是培育生态载体。加快推进中国工业互联网小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重点实验等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载体建设。二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标杆。遴选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形成“聚网”形态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三是夯实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底座。加快推进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覆盖,鼓励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字化的供应链产业链,促进创新资源汇聚,通过工业电商、供应链服务、工业大数据交易等,实现更大维度的产业生态相融,鼓励集群基于智算平台借助“算力+AI”推动科技企业集聚,夯实未来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