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6版:信息通信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具身智能产业化过程注定漫长

本报记者 王伟

“具身智能”可谓2024年北京智源大会的重要话题,但是创新工场董事长、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却坦率地给具身智能“泼了一盆冷水”——“创新工场目前投资了约6家无人驾驶公司、7家机器人公司,却没有投资任何一家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公司。”李开复坦言,尽管具身智能概念十分火热,但是产业化过程注定将十分漫长。

李开复指出,具身智能是物理世界跟AI的结合,一旦大模型接入物理世界,就需要面临包括安全问题、机器问题、机械问题、故障问题等在内的各种问题,难度会大很多倍。

李开复认为,当前大模型更适合在虚拟世界服务,例如在金融公司担当后台、客服等工作,并且很快就能落地产生价值。李开复表示,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果希望短期内落地产生价值,做虚拟世界的人工智能容易很多。对于当前创业者涌入具身智能赛道的现象,他指出,具身智能是重要的,它可以很好地结合大模型多模态能力,而且一旦实现之后就可以产生数据,形成数据飞轮闭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他也坦言,具身智能要在短期做好,难度很大。

对于近两年备受追捧的人形机器人,李开复也质疑机器人做成“人形”的必要性。“对于人形机器人,我有一些特别的看法。绝大多数应用场景并不需要人形机器人,比如,炒菜机器人可以长得不像人,而是应该长得像锅。像是波士顿动力那种很酷、跳来跳去的机器人,真的会有很多应用场景吗?绝大多数场景几个轮子不是更容易移动吗?很多科学家和创业者都是从小热爱科技,希望能复制一个人,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很简单地问创业投资机构(VC),VC给出的恐怕是更务实更理性的判断。”李开复说道。

不过李开复也表示,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更成熟、更接近大规模应用的时间点,他也不排除会投资相关公司。

2024-06-21 本报记者 王伟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0583.html 1 具身智能产业化过程注定漫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