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1版:要闻

宁波高新区:产业创新从“书架”到“货架”

本报记者 徐恒 卢梦琪 赵呈琭

图为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系统智能制造车间

开栏的话: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各类园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从本期起,本报开设 “新型工业化调研行·走进园区”专栏,通过一线调研采访,报道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典型经验和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城边楼枕海,郭里树侵湖。这里不仅有深水良港,还有入驻我国空间站的首台太空显微实验仪,我国第一条光学膜涂布生产线,全球首批上车的800V高压快充产品,全球效率最高的深蓝荧光材料……4月10日至12日,《中国电子报》记者来到甬江之畔,走进宁波高新区,深刻感受到新兴产业创新活力迸发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国家高新区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从鼓励企业实干创新高端突破,到鼓励科研与市场一体化落地,再到鼓励企业全球争先,宁波高新区注重科技创新策源和科技成果转化“两端发力”,从“书架”到“货架”,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宁波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徐云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力争到2027年,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协同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8.5%。”

走出一条阶梯式高端突破之路

走进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新光学”)的展厅,一整面展示着136项专利、108项标准的“专利标准墙”立刻映入记者眼帘。虽然这面墙不大,但却折射出永新光学从“0”到“1”再到“100”艰辛而又振奋人心的创新之路。

“一个宁波帮,半部近代史”。自近代以来,“宁波帮”以敢为人先、爱国爱乡的精神,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光回溯到1997年,当时永新光学的前身宁波光学仪器厂经营陷入困境,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单一品种的传统低端显微镜,缺乏市场竞争力。著名侨商、香港“宁波帮”代表人物曹光彪坚信科技兴国,为了造福家乡,毅然决心投资宁波光学仪器厂,从此永新光学踏上了“引进、消化、创新、标准引领”的蝶变之路。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永新光学的发展史,是一条清晰的阶梯式技术突破路径。从早期向领先客户学习基本的生产工艺与产品设计知识,到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学习新产品开发,到参与国家重大工程进行研发学习探索前沿技术,再到借助标准平台、开发先进标准,实现高级别创新。”永新光学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奚静鹏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

永新光学主营的是显微光学仪器和核心光学元组件,如今已成为光学显微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及光学元组件的龙头企业,主导制定ISO9345显微镜国际标准,成功研发国内首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为“嫦娥”工程制造多款光学镜头,承接并制造出中国首台太空显微实验仪,服务国家空间科学战略。

不过,永新光学的创新步伐并没有停歇。

公司将立足光学显微镜和条码机器视觉业务,积极拓展激光雷达和医疗光学领域,尤其是在激光雷达业务的突破,打开了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空间。

“面向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我们依然要向客户学习、向科研机构学习,并逐步向价值链上游攀登,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增强我们的创新活力。”奚静鹏强调。

在宁波高新区,有着如此实干精神并取得创新突破的企业数不胜数。路宝科技研发的无砼桥梁伸缩装置及高分子密封材料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乃至全球的技术空白,激智科技量子点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宁波高新区企业近5年获得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达到9项。

“宁波是以‘制造业立市’,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民营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强,拥有巨大的创新活力,这在宁波高新区尤为突出。”宁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尚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据悉,宁波高新区全区科技支出增速连续2年保持20%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8%,位列全市第一。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件,居全市首位。

从科研论文到产品落地一体式创新

在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激智科技”)的厂区,一卷卷透明膜布正在生产线上有序传动,这是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模组扩散膜材的涂布工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激智科技自主设计组建的国内第一条光学膜涂布生产线,打开了光学薄膜国产化的全新格局,目前其光学扩散膜、增亮膜出货量全球领先,量子点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于一项技术而言,从博士的科研论文到产品进入千家万户,让产研更好的链接,是激智科技努力促成的事情。

“在新材料功能性薄膜方面,激智科技的配方技术和涂布工艺是强项,这得益于激智从创立之初就开始着重打造自己的研发工艺团队。”激智科技人力副总经理俞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激智科技内部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平台等多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激智科技的博士后从事的研发项目跟公司产业化结合较为紧密,比如增亮膜、量子点膜的研发。博士后出站后绝大部分都留任在公司,继续开展技术产品的深入研究。当年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后现在已成为公司的研发负责人。

“我们的科研人员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以及高新区政府等搭建研发平台,研发团队在做足前瞻性市场调研功课的基础上搞研发,因此,我们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都比较出色。”俞瑛坦言道。

据介绍,在产业赋能方面,由宁波高新区管委会下属的开发投资公司曾和激智科技共同参与发起3亿元创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新材料项目的发展。目前,该基金已分批投向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见睿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区内优质企业,助力解决了初创企业的资金问题。

“统筹建好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深化‘创新联合体’等机制,是宁波高新区在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有价值的做法。”刘尚海指出。据介绍,宁波高新区支持领军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高校院所合作组建面向未来的企业创新联合体,打造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心、高质量孵化器,促进创新策源能力与成果转化效力一体提升。

面向未来,宁波高新区力争到2027年,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协同体系更加健全。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位于宁波高新区的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胜电子”)智能化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身着白色工服的外籍工程师们正在忙碌有序地记录数据、检查设备,国际化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全球汽车主要出产地区,我们都设有多个核心研究中心与生产工厂,并已经建立北美、欧洲、亚洲三大产业链集群,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接近80%。”均胜电子董事会秘书俞朝辉如数家珍般表示。

随着中国企业频频出海,国际化发展步伐提速,如何以全球视野在创新上谋篇布局,考验着企业的智慧。

记者了解到,均胜电子是全球首批量产5G车联产品的供应商之一,产品符合中国和欧洲、北美等主要市场的标准与要求,已成为部分法系、德系和中国车企的核心供应商,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全球研发体系的构建。

例如,通过欧洲、亚洲研究中心通力协作,向法系客户提供的5G车联产品集成C-V2X、GNSS、eCall等多种功能,可支持更高端的城市道路协同及辅助自动驾驶功能。该方案根据客户需求和标准,可在中国和欧洲调整与深化,满足客户双向落地的要求。

近年来,均胜电子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优化人员架构,在加大力度引入优秀管理人才的同时,向欧洲区、美洲区输送中国管理人才。伴随业务聚焦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均胜电子引进人才已从机械工程类拓展至软件开发、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和人工智能等类别。目前,公司已吸引海内外数以千计的研发及工程人员入职均胜电子。

“均胜电子一直重视研发投入,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笼络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注入动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俞朝辉坦言道。均胜电子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合计约36.5亿元,保障公司能够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领先,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项核心专利。

“宁波高新区是我们的大本营,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技术研发、并购、产能扩充、人才配套等方面,高新区政府都给予了许多扶持。”俞朝辉表示。例如,均胜电子“浙江省汽车电子智能化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就获得了宁波高新区科技局给予的相关资金支持。

今年1月28日,为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宁波高新区管委会与均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均胜在高新区建设均胜创新产业园,包括建设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产品研发中心,以及智能生产基地等。政府产业基金还通过入股均胜的方式,帮助均胜提升创新能力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全力打造“千亿均胜”,实现全球营收达到1000亿元。

如今,在宁波,以高新区为大本营,出海全球、世界争先的企业越来越多。值此春日,宁波高新区发出了“创新实干奋进,争创一流园区”的动员令,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交相辉映,向阳而生!

2024-04-26 本报记者 徐恒 卢梦琪 赵呈琭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10053.html 1 宁波高新区:产业创新从“书架”到“货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