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3版:地方新闻

山东: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诸玲珍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年年均增长6%以上,去年达到9.2万亿元,万亿级城市达到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同比提升超3个百分点,经营主体达到1474万家;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两年平均增速达7.4%,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前列……上面的一串串数字是4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交出的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勇挑大梁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工业规模体量大、供给体系全、动能转换快、两化融合深、发展态势好。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3个。202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2.92万亿元。“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1.1%。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产业数字化指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列。今年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4%,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山东省副省长范波表示,山东将坚定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奋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

将全力抢抓高端化赛道。统筹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左右。

将全力做强智能化引擎。一体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努力以“数字变量”撬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最大增量”。今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将全力推进绿色化转型。加力推动节能降碳减排,努力构建全链条绿色工业体系。今年,要确保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将全力走好集群化路子。坚持“点、线、面”有机结合,点上梯度培育大中小各类企业,线上做强标志性产业链,面上建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做优工业类产业园区和开发区。2024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0家左右,新推动20家左右企业进入100亿级、10家左右企业进入500亿级企业行列,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左右。

未来产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山东在区块链、虚拟现实等24个重点领域均有积极布局,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七大未来产业,加紧打造一批先导区和特色园区,加快塑造新型工业化新优势。

以数字变革引领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

近年来,山东加快建设数字强省,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7%。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孙爱军在会上表示,数字经济基本撑起了山东经济的“半边天”。他强调,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山东的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前列,拥有47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5家国家级智能工厂,这些在全国都是最多的。

去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设立了10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孙爱军表示,山东将重点在三个方面求突破,以数字变革引领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

首先,做强数字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山东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大数据产业占到全国的1/8,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浪潮的通用服务器出货量全国第一,歌尔的虚拟现实头显设备在全球中高端市场中占了80%。依托这些,山东谋划实施了集成电路“强芯”、先进计算“固链”等十大工程,每年推出100个引领性项目,配套制定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一对一”精准支持,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争取明年年底规模突破2.4万亿元。

其次,深化数字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规模大致是“二八开”,产业数字化占大头儿。山东产业基础坚实,智能化转型需求大、场景多,正在实施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布局了32个“产业大脑”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今明两年还将建设500个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平台经济集聚区,以这些为抓手,挖掘好产业数字化这个巨大的市场。

最后,完善好数字设施。发展数字经济,新基建必须先行。山东拥有济南、青岛两个互联网骨干直连点,是全国首个“双枢纽”省份;拥有2.2亿个物联网终端,在全国是最多的。今年全省16个市将全部达到千兆城市标准,明年年底前再建成开通7万个5G基站,总量突破27万个,进一步织密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助推数字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山东是科技大省,也是创新大省,人才规模大、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

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表示,从投入来看,省级科技创新发展基金连续两年超过145亿元,带动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1%。

从成果来看,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本地化部署实现重大突破,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

从人才来看,国家级领军人才达到7400余名,自2020年以来年均集聚高校毕业生为81.8万人,较2019年增长43%。

从产业来看,去年,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1.35%、提高3.1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接下来,山东将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当中,主要有“四个关键”:

第一,政策集成规划引领。山东正在研究制定“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将于近期印发实施。同时,将围绕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促进创新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中。

第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今年要实施100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这当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低于90%。同时,还要重组200个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由企业承担的比重达到75%左右,真正让企业在科技创新当中站“C位”、唱主角。

第三,把好成果推向市场。常态化开展“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工作,每月遴选5项左右重大创新成果,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对接路演活动,每年评选10项左右标志性成果,推动更多的好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第四,打造一流创新和产业生态。深化科技奖励、人才分类评价、成果评价三项国家改革试点,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科技合作交流,推动香港科学园山东分园建设,今年争取落地技术合作项目500项。深化实施泰山人才工程和领军人才“筑峰计划”,举办第三届人才发展大会,让更多“千里马”在齐鲁大地竞相奔腾。

紧抓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

近年来,山东从自身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实际出发,抓住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个重大机遇,从两方面着手,加快能源转型。孙爱军表示,一方面,持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十四五”前三年,山东的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5.8%,而经济年均增长6%,以更少的能耗支撑了经济中高速增长。下一步,山东将围绕化工、钢铁、电解铝等重点行业,下更大力气抓好企业能效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能耗双控任务。另一方面,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山东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经达到45%、比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煤电装机占比已经不到一半,能源电力“一煤独大”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

在此基础之上,山东将进一步提速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了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再加上陆上风电和整县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将达到2.4亿千瓦,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可拉动产业投资8600多亿元。

在核电方面,今年“国和一号”机组将建成投入商业运行,6月份将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另外,还有招远核电一期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到明年年底山东省核电在运在建规模有望达到1970万千瓦,将成为真正的核电大省。

在风电方面,海上,在运装机目前达481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今年将集中推动省管海域项目“应开尽开、能并尽并”;陆上,去年推出的首批870多万千瓦集中式风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近期还将启动第二批项目开发。

在光伏方面,山东省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今年将加快鲁北基地项目开发,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的1000万千瓦项目将全面接入电网。同时,在消纳端,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今年总规模将突破500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通过这些举措,大幅提升绿电供给能力,到明年年底,全省非化石能源占比再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在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

2024-04-16 本报记者 诸玲珍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9962.html 1 山东: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