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四水、五彩茶香。在素有“江南茶乡”之称的湖南,以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桑植白茶、岳阳黄茶为代表的“五彩湘茶”,正在成为湖南茶产业的亮丽名片。如今,在科技的加持下,湘茶产业的发展更具活力。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阳舜,是一位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爱好者与实践者。他主持的课题“五彩湘茶”智能检测与识别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不仅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也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探索和示范。
人工智能技术能否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是其从概念走向落地的关键。传统的制茶方式,对制茶师傅的经验和技艺有较高的要求。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能够使温度、湿度、发酵程度等茶叶加工参数更加可控,也能够提升茶叶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在“科技兴茶”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阳舜看来,技术理论知识要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生产生活。“五彩湘茶”生产实践项目,实现了对茶叶生产环节的精确监测和数据分析,以提高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该项目依托“楚怡”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设置了茶园智能监控与管理、茶叶智能采摘机器人、茶叶智能分拣和分级、茶商品销售预测与分析、茶产地可追溯性智能管理五个任务模块,并搭建了模拟操作平台、创新设计平台、数字技术工具、数据分析平台、真实实践平台等项目管理云平台。
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同时,市场对于人工智能人才和专业人员的需求也越发凸显。
自2018年9月至今,阳舜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他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未来计算机科研领域的翘楚。他和校方同样意识到,除了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充分结合企业岗位的需求。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省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到,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产业园区深度合作,鼓励高校通过共享企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等方式,建设兼具教学、研发、生产、创新创业等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记者看到,在湖南省教育厅于2022年12月发布的湖南省“楚怡”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就出现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因此,“五彩湘茶”生产实践项目在规划之初,就以校企联合为重点,并设置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人工智能训练师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工程师。其中,人工智能训练师要掌握人工智能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算法参数设置、人机交互设计、性能测试等。而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工程师要应用相关算法对项目进行设计开发与运维管理。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是该项目中校企联合的主体单位,前者负责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后者负责为项目实施提供优质资源。双方形成“三融三通”运行机制,即企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岗位新技术能力需求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生产组织与教学组织培养方式相融合,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等维度开展合作。
在各方的努力下,“五彩湘茶”智能检测与识别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茶叶的生产过程中,为茶叶生产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该项目基于校企合作,以具体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和训练机会,为助力湘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