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被普遍认为将引领下一次产业革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经过20余年的不懈奋斗,现在量子科技领域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体量和规模的研究队伍,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量子计算两大技术路线上均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
“作为未来产业,尽管量子科技距离技术成熟仍然有很大一段距离,但一旦成功部署,产生的影响也是颠覆性的。”杨智强调道,“应尽快打牢量子科技基础研发力量,布局新兴研发力量,强化企业研发力量,形成产学研用资协同的研发体系。”
在杨智看来,我国在推进量子科技领域协同创新上,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技术瓶颈制约量子科技发展,二是量子科技产业研究布局宏观统筹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科研成果向产品应用转化面临人才难题。
面对这些瓶颈,杨智从五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设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制定,顶层擘画推进量子科技发展的路线图,有效引导量子科技研发和落地。加强政府、产业、学术界三方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紧密结合、多方协同的发展模式;开展量子科技领域战略研判,聚焦量子科技发展大势,找准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先进技术和工艺与量子科技交叉融合、集成创新,体系化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发展能力;强化量子科技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着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器件自主可控水平,为推进量子科技规模化应用奠定工业基础。
二是注重应用市场培育。国内核心量子科技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仅有国盾量子一家,其2022年总营收仅为1.35亿元。加强量子科技企业和市场培育应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量子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大量的科技项目经费支持,而非风险投资类引导,因风险投资的属性要求一般很难实现对量子科技的投早投小。创造条件为量子科技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鼓励首台(套)应用示范。加快量子科技产品技术换代,支持下游应用单位逐步使用本土化量子科技产品,阶段性应用量子新技术、新产品对现有传统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
三是强化“研产”融合创新。坚持应用导向和需求导向。解决量子科技研发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突出问题,加强量子国家实验室、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建立常态交流沟通机制,保持研究进展和应用需求双方信息的畅通,让产业需求不断影响技术研发决策,加快应用基础研究向技术研发的进程。工信和国资等行业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产业界提出对量子技术的需求,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揭榜,从需求侧推动量子科技供给侧的技术研发工作。
四是开展量子科技通用人才培养。加快培养量子科技高水平通用人才队伍,加强高校在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多个方向相关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造就一批掌握量子科学基本内涵、拥有量子技术研发基本能力,又能把握国家发展需求、善于统筹转化的科技人才,为量子科技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基础和工程技术人才支撑。
五是加快推进量子科技领域标准体系建设。量子科技产业标准体系能够解决技术和应用的互操作、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更好的发展,制定量子科技标准体系是推动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围绕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方面标准研制,整合高校院所、上中下游企业和行业部门等优势力量推动相关术语标准、试验标准、规范标准研制和标准专利布局,积极与国际标准组织合作参与国际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