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2版:两会专题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新型工业化

本报记者 诸玲珍 吴丽琳 卢梦琪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卢军:

以新型工业化塑造发展新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卢军表示,2023年,湖北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突破3万亿元,算力与大数据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加速铺展未来。

卢军强调,湖北将锚定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大推进战略,加快实施产业集群“提能”、产业集中发展“协同”、供应链平台“固链”等“七大行动”,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五大优势产业全面突破、9个新兴特色产业竞相发力、“51020”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强壮。

卢军同时表示,湖北还将坚持“五维并重”,以流域综合治理倒逼产业转型,以供应链思维引领产业升级,以“双集中”办法优化产业布局,以信息化促进数实融合发展,以共同缔造理念提升行业治理;突出“五业并举”,加快传统产业焕新、优势产业突破、新兴产业上量、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挖潜,进一步谋深谋精突破口、切入点,抓细抓实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蓝庆华: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蓝庆华表示,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蓝庆华说,从近一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方向一致,完全契合。未来,重庆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奋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重庆力量。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蓝庆华表示,要深刻把握“创新”这个特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重庆将建设产业创新平台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迭代升级重点产业链技术需求清单;提升产业本地生成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力,助推科创动能澎湃的新重庆建设,要深刻把握“质优”这个关键,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星”产业集群,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改革,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基础,助推实体经济坚实的新重庆建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蓝庆华说,要深刻把握“先进生产力”这个本质,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变革,深化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力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

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我们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和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激发内在潜力,着力锻长板、固底板、补短板,加快构筑工业化发展新格局。

黄宝荣表示,甘肃工信系统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加快推进石化、冶金、有色、煤炭、装备、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典型示范案例,为更多制造业企业带来启发、增强信心。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着力点,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技术、模式、业态等创新和应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甘肃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

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集成化

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需要整车企业及供应链企业齐头并进。

为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全链条人才,张兴海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及职业学校设置智能化及电动化相关专业学科,加大招生比例;通过拓宽和延展电动化、智能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相关政策,让新时代汽车人更有成就感。应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前瞻性地介入全链条人才培育,深度参与高校、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在岗培训渠道。

在提升供应链企业集成化,支持汽车产业持续发展方面,张兴海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供应链企业对规模较小的供应链企业进行整合、兼并和重组,从而进一步壮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小的供应链企业可以作为二、三级供应商)。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

系统性推动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今年,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为系统性竞争。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建议,瞄准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中需要重点补上的短板进行设计,围绕自主可控算力生态构建、高质量数据开放共享、科学的评测标准制定、源头技术前瞻研发、人才培养、法律制定和伦理人文等维度,系统性制定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由国家高位推动规划的制定和落地,不断缩小中美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在通用底座平台方面的差距,并在行业应用和价值创造上打造我国的比较优势。

刘庆峰表示,国家在制定“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同时,应该加快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相关工作。对此,他提出9项建议:一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大并保持对通用大模型底座“主战场”的持续投入;二是建议加快形成围绕国产大模型的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三是推动国家级高质量训练数据开放和共享;四是出台更加客观、公正、可信的评测方法,加快大模型在行业领域的应用落地;五是坚持源头核心技术系统性创新,在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研究领域做好布局;六是加快推广大模型赋能全学段,以全新机制加快探索我国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七是研究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和培养方案,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八是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与审议;九是设立软课题,进行通用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人文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速跑”“接力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表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要重视“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让创新的种子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他建议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满足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

贾少谦表示,科技成果只有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海信通过“技术孵化产业”模式,成功孵化出激光显示、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新质生产力产业。而这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产业,通常需要10年之久。

贾少谦指出,激光显示正历经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跨越的关键期,亟须更大力度的创新资源整合、更高水平的产业升级、更深层次的产学研协同,把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贾少谦建议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设立激光显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急需目标加快共性技术研发供给,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更有利地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

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全球领先的“未来工厂”

智能制造推动研发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态等加速重构,大幅提升了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建议,要抓紧推动智能制造系统和机器人重大专项立项实施,支持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控制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带动工艺、装备、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有效支撑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严建文表示,要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普及,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全球领先的“未来工厂”,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普及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先进管理理念、关键制造工艺,构建一批中小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样板并加强复制推广。支持工业大省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区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特色路径,加强经验总结并复制推广。此外,要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

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必须通过加大基础技术研发和支持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变。

武汉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装备制造业所需的关键材料、加工工艺、设计软件等基础领域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营、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制推广、核心部件本土化等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上,尤其在“卡脖子”关键技术装备、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关键领域,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在加大对基础领域的研发支持力度方面,武汉琦表示,目前工业基础技术研发具有周期长、难度高、投入大的特点,仅依靠企业的人才储备和资金水平难以独立开展。因此,希望能够从国家层面调动相关资源,加大关键材料、加工工艺、设计软件等工业基础技术领域课题立项和课题实施的支持力度,组织国家顶尖专家团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予以指导并加大课题的经费支持。

武汉琦还建议,鼓励使用单位积极尝试国产装备,从而对国产核心部件的产业推广提供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

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表示,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三推进一保障”,推进高端化工业产品的设计能力建设,推进面向生产场景的工业软件应用落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生态集群,构建数字化转型资金保障体系,不断推动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重要关口期,楼向平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高端化工业产品的设计能力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优秀的工业产品设计供应商,提供行业级模块化、易部署、低成本、柔性化的工业产品设计解决方案。建设行业级工业产品设计在线平台,利用大模型、元宇宙等技术,为中小型工业企业提供从产品规划、图纸设计、模型验证、工艺匹配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二是加快推进面向生产场景的自主工业软件应用落地。选择航空电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围绕工业设计、工业仿真、生产控制等关键环节的自主软件进行普及,在产业链内形成规模效应。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生态集群。面向重点产业链,由政府牵头建设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生态平台,围绕信息对接、开放资源、供应链支撑、咨询服务等环节统一制定企业间合作机制,加强生态圈合作伙伴协同。通过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放数据资源,带动上下游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积极构建合作伙伴生态集群。

四是构建完善的数字化转型资金保障体系。由政府牵头联合金融机构、央企国企和社会资源,围绕煤矿、化工、冶金等转型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领域,建立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为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稳定资金支持,缓解财政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马奎:

推动县域工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县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大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马奎从发展县域经济的角度提出建议:首先,加大资金牵引,激活企业技改需求,适度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支持,降低其投入成本。同时深化应用场景推广,继续加大对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数字化诊断等示范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县域内数字基础设施较好的产业集群率先建设5G全连接工厂。

其次,围绕主导产业加强相关生产技术研发创新。推动县域领军企业积极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的立项和实施,促进技术突破;推动县(市、区)科技、工信等部门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降低民营企业的市场和技术准入门槛,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再次,着力提升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提升集群化竞争力。继续支持县域传统的钢铁、中医药、农产品等支柱行业企业进行新工艺改造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改造,推动中小微企业纳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号召各地区制定本地区新兴、特色产业集群专项扶持政策,建立产业集群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最后,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增强企业和高校人才资源共享流动。一方面,提高数字化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在县域设立服务触点和团队,完善县域的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推进人力资源流动,聚焦分布于市区及县域的职业院校专家、技术人才,建设与企业的人才交流通道和成本共担机制。出台产业强基补链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强化技术创新支撑,充分释放工业互联网及5G产业科技创新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

进一步释放绿色消费市场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针对如何规范绿色智能家电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释放绿色消费市场潜力,提出具体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绿色智能家电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设立合适的产品准入门槛。家电的绿色智能升级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市场中也涌现出大量创新智能家电,如智能投影仪、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取暖器等,建议尽快拓展《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认证目录》关于家用电器部分产品部分范围,涵盖更多传统大家电与创新小家电产品,形成统一的绿色认证标识体系,帮助消费者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选择绿色智能家电产品。

二是健全我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法律体系与监管制度。一方面,在完善绿色产品认证基础上,通过专项立法、修法整合对家电消费以及绿色消费市场的法律规定,明确处罚机制与责任主体,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相互间配套的监管体系,对于产品环保性能虚标、产品质量瑕疵进行处罚,规范相关市场。同时制定绿色智能家电产品定价机制和价格监管机制,防范商家借助“绿色、节能、低碳”等标签哄抬价格,导致价格虚高损害消费者权益并抑制绿色消费意愿。另一方面也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绿色消费,加大绿色智能产品在政府采购、保障房家电配置、税收减免、研发支持、资金补贴方面的比例,刺激绿色消费增长,同时通过研发投入,提升绿色智能家电产品的供给能力。

三是提高公众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并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产品。通过广告、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关于绿色消费和绿色智能家电产品的信息。这可以包括产品的环保特点、能源效率、节能减排效果等方面的知识。在政策宣传时向消费者强调购买绿色智能家电产品的环保利益和长期经济效益,以及对环境保护的积极贡献,提升新时代群众对于政策的理解能力。

2024-03-08 本报记者 诸玲珍 吴丽琳 卢梦琪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9608.html 1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新型工业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