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3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专题

筑牢“数字基础设施” 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 李树翀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多年来,制造业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升级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当前,全球科技和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演进,新业态、新市场不断涌现,全球产业链及产业分工动态变迁,这都为我国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之后,现从一个科技企业从业者角度谈几点学习体会。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之一,制造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当前,制造业数字化不断深化,已经渗透到制造业各个环节,同时,通过运用“互联网+”“数据+”“智能+”等新模式、新手段,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几个新特点、新趋势。

“数字化”加快转型升级。从两化融合角度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全面开启从点到面、从系统到体系的再升级。数字化已经融入制造业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供应链、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从之前的单点数字化升级到多系统协同的数字化体系,从企业自身的数字化系统扩展到与供应链、营销、服务等网络实现数字化协同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新型数字化体系的构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效率,也提升了全社会的资源组织和协调效率,并为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新技术”打造新质生产力。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云计算为制造业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基础支撑;“5G+物联网”在制造业领域被广泛应用;“数据”正以生产要素的角色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被快速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运营控制、营销服务、组织协同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制造业的承载下,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创新潜力被快速释放,而新一代数字技术也大大拓展了制造业的创新空间,“数字技术+制造业”已成为我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新产品”推动融合创新。除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也在不断加速与深化。小到家里的窗帘、台灯,大到汽车,“一切皆智能”的时代已经开启。在这一过程中,云和网的成熟,以及AIaaS(人工智能即服务)模式的普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模式”加速产业变革。随着制造业企业及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深化,制造业在供给侧的模式创新也层出不穷,典型的有两类:一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融合的各种模式创新,如C2M(定制化生产)等;二是制造业企业基于智能产品的服务化转型,如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汽车等领域。

“数字制造”需要坚固的“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未来全球制造业创新的主赛道,竞争的主战场。以云平台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而企业“云化”转型是实现平台化、网络化、数据化的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上云、设备上云、数据上云、设计上云、业务上云、服务上云——近几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云上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在上云方式方面,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国内大中型制造企业大多采用专属云或行业云。

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制造业企业对云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具备兼容、可扩展的能力,这样可以在保障创新的延续性同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二是可实现分布式部署和“云边协同”,并形成资源一体化协同与调度;三是实现通用算力与智能算力的混合部署,以保障人工智能相关创新需求。

除了对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更高要求外,安全仍然是企业最基础的需求,特别是在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除了技术层面的安全风险外,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内企业还面临包括供应链在内的多重不可控的安全风险。数字基础设施本地化发展,已然成为“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的“必选项”。

2024-03-01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 李树翀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9539.html 1 筑牢“数字基础设施” 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