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资深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脑,研习着华为Talent实训平台的操作方法。这一场景并不是发生在位于深圳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总部培训中心,而是在贵州大学一间普通的教室中。
近期,贵州大学“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即将进入揭牌阶段。“围绕产教融合、产学互动,我们将与贵州大学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课外实践、实习就业等方面紧密合作,构建创新实践型的教育模式。”华为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加速到来,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和终端提供商,华为以其前沿技术赋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推动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要培养数智人才,不仅需要改变知识体系,还要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度革新。长期以来,受限于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更新速度、教师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一线教学与行业前沿技术之间存在落差,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匹配产业需求。
在此情况下,华为推出“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项目,旨在面向高水平本科高校,围绕鲲鹏&昇腾计算产业核心技术路线,帮助合作高校实现课程知识结构改革、教学资源体系改革、师资培养方法改革、学生产业实践改革,为国家计算产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从程序设计、高性能计算,到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人工智能导论等,我们将鲲鹏&昇腾基础理论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内容覆盖计算机系统和通信技术软、硬件的各个层面,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向;与此同时,我们也为学生们提供各类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打通‘产学研用’渠道,加快计算人才与产业界的融合,构建新型产业驱动知识体系和人才体系。”上述负责人介绍道。
通过合作,一方面,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并将这些需求和趋势融入教学中,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支持,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该模式所培养的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还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我们期望通过‘政府引导投入,高校教改升级,企业协同育人’的运营方式,在三年内,和贵州大学一起培养超过600名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应用本科人才,建立一支能够基于鲲鹏&昇腾技术路线进行授课和科学研究的师资队伍,搭建一套先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鲲鹏&昇腾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训平台;将贵州大学‘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服务于本省、乃至全国的鲲鹏&昇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标杆。”该负责人称。
“以最新的技术培养人才,以创新的人才引领产业”是华为一直以来秉持的发展理念。目前,“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已在中国近30所高校落地。未来,华为还将持续加强投入,通过三个扩展,深化产教融合:一是从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扩展,为农业、医学、材料、文学等传统行业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二是从本科教学向研究生教学扩展,支持高校开展研究生教学和技术创新;三是从产业知识融入向激发原生创新扩展,鼓励深入产业一线,基于鲲鹏昇腾等产业技术进行原生创新。此外,华为还计划联合高校,共同建设科教成果孵化中心,基于鲲鹏&昇腾的根技术,使能各个学校面向科研方向基于自主计算底座开展科研工作,发展培育科研创新人才,孵化引领产业的科研成果。
“智能时代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者缺一不可。通过将更多的产业前沿技术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希望继续为千行万业输送高质量人才。”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