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冷年,国内空调行业迎来久违的增长。产业开始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一批中小空调企业集体加注产能。随着中小品牌的活跃度加强,多年来波澜不惊的空调市场正在酝酿新的沸腾。
谁在加注产能?
进入2023冷年,国内空调市场开始变得热闹。
2023年2月,月兔空调宣布安徽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正式投产,预计年产能为100万套。3月6日,乐京空调安徽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年产能峰值可达300万套。3月15日,中汇达在江西的共青城空调制造基地落成,预计年产300万套智能家用空调。3月28日,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启动,年产能600万套。10月21日,乐京空调母公司美博空调的安庆智造产业园正式落成,年产能预计为300万套。
奥维云网(AVC)大家电事业部产品总监杨超表示,如此多的空调品牌增加新产能,已经很多年没发生了。
如今,国内空调市场前六位品牌的市场份额达85%,留给其他品牌的发展空间并不大。
为何集中扩产?
为什么空调市场集中投产现象在今年爆发?为什么众多中小品牌选择在此时扩产?
业内人士表示,首先,空调行业的容量空间仍然在,容得下小品牌分一杯羹。
“虽然业内都在强调国内空调市场容量见顶,但事实上,还远远未到。”北京紫檀洞见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彭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目前,中国家用空调的百户拥有量约为130台,而根据中国人的住房情况,我国空调的百户拥有量应该至少为300台,因此中国空调市场的增量空间巨大。
其次,头部品牌份额降低给中小品牌提供了发展窗口期。
近年来,头部空调品牌不断提高均价,抑制了部分刚需向其聚拢,导致头部品牌份额略有缩减,这就给二、三线和尾部品牌提供了发挥机会;此外,头部品牌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经营,使得空调行业出现了较大的腾挪空间。
产业在线空调产业分析师张青青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相较以往冷年,2023冷年头部空调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压缩,中小品牌的市场份额则小幅增长。
再次,天气“给力”。
在彭煜看来,空调市场的行情和当年气候强相关。未来几年,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高温天气,将给空调增长带来助力。
不过,空调品牌厂商的投资逻辑不尽相同。彭煜分析认为,TCL这样的中尾部品牌本身有知名度,其扩产是为了向头部企业靠拢;而月兔这样的老品牌,则是为了在市场中再多些声量。
热闹背后有隐忧?
业内人士认为,在空调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的当下,新增产能有可能加重行业的负担。
据统计,2023冷年我国家用空调产能规模同比大幅上升8.3%,产能的大幅扩充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出货的高增长。目前我国空调年产能为2.72亿套,而生产量是1.68亿套,整体来说产能还是过剩的。
在彭煜看来,中小品牌集中扩产并不会对产业造成太大影响。 “中小品牌的新增产能只占行业总体产能的1/10,并不算大。即便新增产能达到两三千万套,市场也是能够消耗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小品牌扩产后会采取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有可能让中低端空调市场的竞争加剧,并对头部企业这几年追求利润的战略造成影响。
对此,彭煜分析指出,无论从市占率还是品牌营销来看,中尾部品牌与头部品牌的差距实在太大,中小品牌基本不会对头部企业造成影响。如果中小品牌选择以低价切入市场,那么其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与头部企业一定有所区别。
事实上,众多中小品牌瞄准的正是三、四级下沉市场中的低端机。业内专家认为,近两年遭遇的高温天气将三、四级空调下沉市场的增量空间“填满”,线下门店甚至出现了因高温断货的情形。有些三、四级市场的经销商不论空调品牌,有货就行,这也成为中小品牌发展的机会。
头部企业会不会跟进?
由于2023年上半年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空调已经成为位居行业前列的几大家电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引擎。根据企业2023年半年报,美的、海尔、格力这三家家电企业的空调业务营业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均出现了大幅增加。
其中,美的暖通空调实现营业收入9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8亿元;海尔空调的营业收入28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亿元;格力空调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2亿元。
如今中小空调企业扩产提速,头部企业会跟进吗?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可能性不大。
从近几年空调行业的发展来看,头部空调企业提高产能或者新增产能的情况比较少见。
“头部企业跟中小企业的思考角度是不一样的。”彭煜指出,当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之时,更多要从整体来考虑经营,比如规避潜在风险、保证资金周转等。因此,头部企业增产、扩产会万分小心,而中小企业的目标则是抓住机会。
格力、海尔、美的、海信等多个主流空调品牌几乎一致认为,高温天气带来订单增加的同时,也会推高用户对产品功能、客服反应、售后服务的要求。目前,头部企业所要考虑的并非是继续扩大产能,而是追求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提升,并将产品推向更大的海外市场。
“中小品牌在产能扩充方面还是要谨慎布局。”张青青强调,尤其是在空调“小年”,体量小的企业更容易被浪卷入海底。而头部空调品牌增加产能的话,相对中小空调企业会更有优势。比如在应对“旺季时产能不拖后腿,淡季时不压货”等这些考验空调品牌市场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的问题上,头部空调企业早已形成成熟的应对方案,但中小品牌空调企业的经验还很不足。
“不要看行业大年时谁有多疯狂,而要看行业遭遇小年调整时能否活下来。”GfK中怡康白电事业部总经理王宏吉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中小空调品牌最应该做的是构建产品、渠道、模式的差异化能力,在尚未形成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盲目扩充产能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如果只是将“建工厂、增产能”作为营销宣传的素材,那更是一种短视行为,对于提振企业的销售实际意义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