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7版:智能终端

手机厂商加速自研操作系统

本报记者 杨鹏岳

图为小米澎湃系统发布现场

华为即将翻开鸿蒙系统新篇章之时,小米推出“澎湃OS”接替已有13年之久的“MIUI”系统、vivo发布蓝河自研系统“Blue OS”、OPPO带来全新的操作系统“ColorOS 14”……一场关于“自研操作系统”的争夺赛正在国内手机大厂之间快速展开。

厂商密集发布操作系统

近日,“安卓系统与鸿蒙不再兼容”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个热搜词条出现的原因是不少应用软件都在计划推出鸿蒙版APP,网易、美团等多家互联网公司近期也都在高薪招聘鸿蒙系统开发人员。

今年9月,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事业部CEO余承东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宣布,鸿蒙下一个版本HarmonyOS NEXT蓄势待发,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值得关注的是,HarmonyOS NEXT的系统底座全线自研,去掉了传统的AOSP代码,仅支持鸿蒙内核和鸿蒙系统的应用,这意味着华为将摆脱Linux内核与安卓AOSP代码。

据了解,安卓系统和苹果IOS系统长期占据手机操作系统的主导地位。2019年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改变操作系统全球竞争格局的序幕就此拉开。

近年来,尽管荣耀、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持续推动自研手机操作系统应用,大多数“自研系统”还是以安卓系统为基础,再进行定制优化和改进。

显然,手机厂商的野心不止于此。“要做出更具差异化的操作系统需要从底层开始,而不是仅仅基于最新安卓系统做一些应用层面的小补小改。”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道。

在自研操作系统这条路上,中国手机厂商正在集体加速。

10月底,小米正式发布了其全新的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Xiaomi HyperOS),接替原有的MIUI系统。“从MIUI到小米澎湃OS,我们走了13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全新的系统是迈向“人车家全生态”的关键跨越。

据悉,澎湃OS是小米自研的跨端互联框架,属于底层重构的核心系统,能够发挥各种异构设备的硬件性能。虽然它并没有完全脱离安卓系统,但在内核层、服务与框架层、跨端层均有自研架构部署。

11月初,vivo在深圳召开的开发者大会上,除了发布其OriginOS 4手机操作系统,还推出了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自研智慧操作系统——蓝河自研系统Blue OS。 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明确表示,vivo自研的蓝河操作系统不兼容安卓应用,未来不会兼容,目前也没有跨端搭载的计划。需要指出的是,蓝河系统主要应用于智能穿戴等轻量设备,未来将与“OriginOS”安卓系统同时开发。

11月16日,OPPO在2023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ColorOS 14。作为ColorOS系统的十年之作,ColorOS 14在自研潘塔纳尔系统、AndesGPT、ColorOS超算平台三大技术加持下,将进一步打破数据与服务的壁垒。

据记者了解,手机自研系统是做出差异化产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自研芯片,还是自研系统,对于各品牌的长期发展,尤其是多终端多场景的互通互联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自研之意指向人工智能

当前,华为、小米、vivo、OPPO等手机大厂加速推进自研操作系统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将竞争重心聚焦到“人工智能”方面。

华为在发布鸿蒙4.0操作系统时,余承东称:“华为盘古大模型,包括自然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将会助力鸿蒙操作系统和鸿蒙生态。”例如,华为将AI大模型接入智慧助手小艺,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玩、流畅、安全的智慧体验。

小米则为澎湃系统的整体架构引入了AI子系统,包括智慧能力中心、大模型和AI部署框架,小米将其命名为“HyperMind”。

vivo在推出自研蓝河操作系统时,同时发布了Blue LM蓝心大模型,并称其为“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底层工具。OPPO最新的ColorOS 14得益于潘塔纳尔系统与AndesGPT ,围绕效率提升和专属服务打造出一系列创新体验,用户通过识屏采集和闪速抠图功能,可完成提取文字、图片、链接一系列操作。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向记者指出,人工智能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有了自研操作系统就可以更好地与端侧的AI大模型结合适配,有利于优化手机的算力分配和功耗。

“未来AI将是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之一。”统信软件高级副总经理、CTO张磊指出,通用大模型通过操作系统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大模型的接入为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带来了无限的创新空间。

华为计算产品线鲲鹏计算领域副总裁熊伟认为,大模型在运维等领域的加速应用,AI协同多场景的覆盖,打造操作系统智能化平台,实现大模型与操作系统的协同优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智能应用对操作系统的诉求是人机实时智能交互,性能和资源利用与服务质量同等重要;AI应用服务对系统低时延、高性能、高可用的综合诉求高,因此需构建低熵高效的操作系统。

伴随大模型、AIGC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在此背景下,手机大厂将自研操作系统与AI能力融合,成为必须提早布好的棋局。

生态建设更为关键

华为鸿蒙系统在2019年初次问世时,其最大亮点就是“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被外界称为“鸿蒙OS之父”、原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总裁王成录曾多次强调,鸿蒙OS不是安卓系统的备胎,而是面向未来的万物互联趋势。事实的确如他所言,截至今年8月,鸿蒙生态的设备数量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已超过7亿台,开发者数量超过220万,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第三大操作系统。

在推出澎湃OS的同时,小米宣布了全新的集团战略:从原来的“手机×AIoT”升级到“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当天,雷军直言,在万物互联时代,各种设备涉及的操作系统分支之复杂、数量之庞大,不同系统及协议之间造成的生态连接隔阂,可能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从2010年小米创办之初的MIUI开始,小米开始了一段自研操作系统的探索史;直到2022年初才终于统一MIUI、Vela、Mina、车机OS四个系统的软件架构,自此小米的操作系统底层合并完成。小米澎湃OS的终极目标就是打造一个“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相比自研操作系统,构建完整生态才是更关键、更难的步骤。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行业发展空间足够大,当前市场充分竞争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基于各家IoT战略,多终端互联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未来智能手机可能与汽车系统打通,这让手机厂商加紧布局自研操作系统。”在郭天翔看来,这些厂商的目标就是把所有的硬件终端连接打通,创造自有的生态体系,打造自己的生态护城河。虽然这种局面会造成一定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但是各品牌作为行业里的直接竞争对手,在没有第三方统一组织的情况下,确实很难统一系统。

“既合理又不合理。”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也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面向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中国市场已经储备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想要建立庞大的生态体系,就要有足够的底层操作系统作为支撑,但分散的操作系统格局也会造成各自为营的割裂情况。为了整个行业的集中和发展,如何有效地找到一个“共通路径”是值得厂商探索的方向。

既要强化自研和创新实力,也要避免生态孤岛,二者之间如何平衡?荣耀也许提供了一种思路。去年12月,荣耀发布操作系统MagicOS 7.0,其中的MagicRing信任环技术引发关注,它是一种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身份认证体系,实现跨系统、多设备的可信互联的技术。“荣耀未来的MagicOS,以及信任环所打造的体系,是尽量去兼容不同的生态体系。”荣耀CEO赵明提到,不再去打造一个与安卓、鸿蒙类似的、完全烟囱式的解决方案,而是选择在不同的体系之间进行打通。

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之际,国内手机大厂在完善应用生态的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以预见的是,在拥抱万物互联的星辰大海之前,自研操作系统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开放和安全的方向演进,最终以互联互通的形式走向大众。

2023-11-21 本报记者 杨鹏岳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8758.html 1 手机厂商加速自研操作系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