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统揽推进新型工业化
江苏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强化产业集群思维,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抓好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要推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更新迭代,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价值链高端迈进、技术工艺高峰攀登。新兴产业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积极扩投资、促创新、拓市场,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要瞄准科技最前沿,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抢占新赛道、厚植新优势。
会议指出,要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打造数实融合强省。大力推动AI技术赋能工业发展,引导AI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度协作。全方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加快提升“智改数转网联”服务能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以数字技术为重要手段,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会议指出,要梯度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三类主体”,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发展,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坚持扩增量、提质量,更高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更有效率培育中小微企业,打通进阶式成长“快车道”。广大企业要视质量为生命、把品牌当灵魂,形成更多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江苏制造”高端品牌。
会议强调,要厚植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为新型工业化赋能增力。科技创新重在增强工业跃升动力,加快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产学研用对接融合体系。深化改革重在完善工业治理体系。扩大开放重在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要建强企业家、科研人才、产业工人“三支队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鼓励大家扎根江苏,坚守实业、办好企业、争创一流。要更大力度培育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及青年人才,支持人才向科研高峰攀登。要更加注重弘扬工匠精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浙江: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浙江召开的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动员全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加快打造一批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网络协作紧密高效、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占据价值链中高端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会议指出,新型工业化是强国之路,先进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要以更高站位把握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战略意义,深刻认识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务实之举、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基础支撑,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在战略性、全局性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中勇挑大梁、勇当先锋。
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聚焦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物联、现代纺织与服装等4个兼具领先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高端新材料、智能光伏、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4个兼具高成长性和辐射效应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更加精准、更大力度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强化“链长”牵头服务,“链主”引领带动,设置“一集群一专班”,着力构建“链长+链主”高效协同的推进机制;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着力构建“数字技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形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平台支撑赋能作用、跨群融合创新,着力构建“企业主体+平台赋能”一体贯通的创新网络;以高能级平台为关键载体加快集聚,以特色小镇为关键抓手形成“产、城、人、文”有机结合的重要产业平台,着力构建“高能级平台+特色小镇”优势互补的平台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供销一体融合,着力构建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以高大上项目集聚高端要素、“走出去”“引进来”畅通产业循环、产业链韧性,夯实集群根基,着力构建“向外辐射+向内集聚”内畅外联的战略格局。
河南:推动制造业链群规模能级跃升
河南省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大会指出,要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链群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综合实力,加快构建体现河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会议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聚焦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突破,全面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
一要分类分级培育,完善“链长+专班”运行机制,分链实施重点细分领域专项攻坚,抓好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推动制造业链群规模能级跃升。
二要深化协同创新,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把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这两个创新主体紧紧联结在一起,整合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协同技术攻关,促进创新成果运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链群核心竞争力。
三要推进数智赋能,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结合河南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创新运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制造业链群智能化水平。
四要坚持“双碳”牵引,以产业布局集群化、产业结构绿色化、产业链生态化为目标,加快绿色低碳改造升级、绿色技术应用推广、集约节约发展,推进制造业链群绿色低碳转型,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
五要抓好市场主体,坚持抓大育小、梯度推进,育优做强“链主”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链群企业共生共赢,以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链群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六要强化双招双引,聚焦重点产业链,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用好产业链图谱、技术图谱、人才图谱、装备图谱,实行集群招商、龙头企业链式招商、股权投资招商等,突出靶向引才,集聚制造业链群发展高端要素。
七要加强开放合作,抢抓在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努力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中高端、关键环,持续拓展制造业链群发展空间。
陕西: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
陕西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系统观念,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谋划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项目建设、县域发展治理各项工作,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在多任务并进中追求最优化,确保在站位制高点上有新提升、培育增长点上有新突破、防控风险点上有新作为、夯实支撑点上有新成效,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会议强调,要持续在政治维度、价值维度、方法维度、工作维度上对标对表,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站稳人民立场,掌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意识、能力、水平。要坚持把加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贯穿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深刻认识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工业强是经济强的关键,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产业这一根本、扭住创新这一关键、把准融合这一特征、夯实项目这一支撑,多措并举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更好支撑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未雨绸缪守安全底线贯穿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加大政治和意识形态、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协同抓好预警和预防、“平时”和“战时”、线下和线上、维稳和维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坚持把解决好两难多难问题贯穿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自觉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妥善解决能源保供与安全生产、经济发展与债务化解、生态保护与项目建设等领域问题,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险化险,在主动解决问题中打开局面、化解风险、推动发展。要坚持把锤炼干部作风能力贯穿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着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各级干部素质能力、工作作风、精神状态更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
会议指出,要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着眼服务国家大局、发挥陕西特色优势,聚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骨干企业为承载、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扎实推进陕西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力争在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全面提升陕西工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聚焦全年目标,紧盯时间节点,狠抓任务进度,用好“四个一批”管理机制,加强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力以赴冲刺第四季度,以最大努力争取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好成绩。
甘肃: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甘肃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指出,要聚焦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结合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和“1+N+X”政策体系,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
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优势和潜力都十分突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有政策红利之机、资源能源之优、产业基础之实、追赶进位之急、贡献大局之责,既是统筹国家所需与甘肃所能的结合点,也是重振甘肃省能源、资源、产业优势的突破口,更是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举措,加快转型升级,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延链、有色产业提速增效、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努力在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工业母机领域攻关等方面作出甘肃贡献;加速成长壮大,育出新兴产业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加力技术变革,提升科技创新新效益,放大甘肃省科研优势,加大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力度,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企业培育,带出经营主体新气象,推动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专精特新”企业“抢占高地”;加深融合发展,赋能数字技术新模式,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大绿色循环,腾出节能降碳新空间,加快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大绿色制造工艺研发、应用和推广力度,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加快园区建设,聚出产业集聚新优势,坚持把园区作为主阵地,优化功能,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吸附力、竞争力,提升各类园区工业首位度。
会议提出,要扛牢甘肃省新型工业化的千钧重责,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完善优质的政策体系,强化有力的要素保障,锤炼过硬的能力作风,笃定实干、创新实践,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甘肃省工业发展新辉煌。
重庆:细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重庆市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暨开发区改革工作推进会强调,要紧扣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深化细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一要提升产业聚集度,增强产业链韧性。坚持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持续补链强链、延链成群,加强区域协同、板块联动。二要强化产业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平台载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要培育优质企业,夯实工业“底盘”。加大本地企业培育,加强优质企业招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四要优化产业生态,提高发展质效。“软硬结合”强化产业配套,“产城融合”完善功能设施,“要素聚合”增强保障能力。
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做优做强新型工业化的主平台主载体。要理顺开发区体制机制,促进开发区优化整合,理顺责权关系,加强激励约束。要强化开发区主责主业,找准主攻方向,发展产业、服务企业。要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区县国企压减总量、提升效能。要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守住风险底线,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改革任务。
会议强调,工业兴,则城市兴;园区强,则产业强。要完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政策供给,全面提升能力,强化赛马比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抓到位见实效。
云南:兴实体强制造抓创新育集群促融合
云南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明确,要坚持工业立省、制造强省,全力以赴兴实体、强制造、抓创新、育集群、促融合,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工业振兴新局面。
会议指出,要立足云南省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高质量打造产业集群。要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持续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云南省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大抓经营主体,坚持外引内培,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深度融合的良好产业生态。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面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做实政策支持,做好要素保障,做强人才支撑,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要把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目标方向、具体路径,聚力推进“四大支撑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要实施顶梁工程,推动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烟草、绿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实施夯基工程,推动有色、绿色化工、绿色钢铁、绿色建材、特色消费品等传统产业全面提质升级;实施领航工程,推动数字经济、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工业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实施先导工程,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破冰抢滩占先。
会议要求,要抓住产业布局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园区振兴发展、经营主体引培、投资扩量提质、对外开放合作、智改数转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等“八个关键性抓手”,打造工业新动能新优势,提升支撑力带动力竞争力。要强化组织领导、营商环境、资金支持、用地用能、人才队伍等“五项保障性措施”,全力推动云南工业实现大跨越。
河北:推动新型工业化在燕赵大地展现勃勃生机
河北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强调,要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会议指出,河北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始终聚焦主攻方向,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在燕赵大地展现勃勃生机。
会议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全过程,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要持续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用好雄安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高水平创新平台,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持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扎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要持续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招标投标“双盲”评审,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要持续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和沿海地区开放发展。
会议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要突出重点关键,找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突破口,分类精准制定具体措施。要强化组织保障,加强政策协同联动,突出人才支撑,着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