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5版:信息通信

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 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解读

赛迪智库安全产业所 程明睿 许越凡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并对进一步提升安全应急装备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安全应急装备智能化在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带动重点装备产业链转型升级、助推安全应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落实《行动计划》要求,应进一步强链补链,加强推广应用,坚持前瞻布局,推进安全应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我国安全应急装备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智能化装备促进应急响应能力快速提升。一是智能化装备有利于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面对重点场景灾害监测预警需求,智能化装备能够实现承灾载体的实时监控、风险预测和提前预警,以及突发灾情的主动研判、快速报警和风险分级,从而简化监测预警反馈机制,缩短汇报链条,提升监测预警效能。二是智能化装备有利于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面对重点场景应急管理需求,融合信息化技术的智能化装备能够实现空天地、多模态灾情数据的实时采集、统一整理和联合研判,能够通过跨辖区、跨行业、跨领域、跨平台的信息整合,并在人工智能算法、专家系统等智能工具的协同下,缩短指挥链条、实现科学研判和科学指挥,最终提升应急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三是智能化装备有利于增强在危险环境下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在无法实施人工救援的高风险环境中,智能化安全应急装备不仅能够对环境进行远程监控,在进行风险研判后,利用智能控制技术还可实时进行无人化救援作业,有效降低高风险区域作业难度,减少人员安全风险,全力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以装备智能化带动重点装备产业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升级。一是装备智能化引领产业主体向价值链两端扩展。装备智能化具有高技术属性,需要制造商依据灾情特点和用户应急响应能力,设计、采购、供应具有专业化、定制化特征的信息化系统及智能化产品,因此以服务为主、装备制造为辅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是装备智能化的常见形式。以服务型制造模式为抓手,制造商企业价值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应用方深度融合,实现了向价值链上下游的延伸。二是装备智能化促进产业创新链再激活。智能化要求安全应急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全链条激发创新链条活力,加快政产学研用合作,实现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落地。三是装备智能化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发展以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赋能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市场需求信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供需两端以产业链数字化为基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壁垒,保障数据要素的合理化配置,实现提质增效、高效发展。

以装备智能化助推安全应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装备智能化推进安全应急产业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装备智能化要求安全应急产业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进行深度融合,在融合过程中,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有效发挥带动作用,拉动安全应急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装备智能化促使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在安全应急产业领域落地生根。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对安全应急装备智慧化、无人化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是提升安全应急装备辅助决策能力、无人救灾能力、远程遥控能力的支撑。装备智能化有利于实现未来产业在安全应急领域率先落地与产业发展质量的共同提升。三是装备智能化以需求促发展,带动安全应急产业融入新一轮产业革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安全应急装备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利于安全应急产业提前调整生产关系,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变革式发展中率先实践。

我国安全应急装备智能化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

新兴技术赋能装备升级,融合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一是新一代技术全面提升单体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吨级无人直升机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在今年京津冀洪水救援工作中,为受困人员远距离投送应急物资。在西藏自治区“3·07”森林火灾救援工作中,消防部门利用高原型电动无人机扑灭特殊环境下的“悬崖火”和“飞火”,避免引燃邻近的森林区块。二是多技术融合与多智能装备融合提升安全应急效能。横向来看,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对复杂现场环境进行全面“感知”,第五代通信技术对现场环境数据的远程快速传输、云平台技术支撑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辅助决策,这些新兴技术从监测、分析到决策,保障突发事件智能化、精准化闭环处理。例如,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配备光学、声学、力学、气体等传感器,实时采集现场环境数据,利用通信模块将数据上传到端侧,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火灾险情进行分析和智能识别,提高险情监测侦察效率,有效减少人员伤亡。纵向来看,多种智能化装备协同打造场景解决新方案。例如,我国自行研发的堤防险情巡查成套技术装备,可携带多种智能传感器,进行陆空协同堤坝巡查工作,有效解决人工排查效率低、难度大、危险性高且对潜在隐患难以主动防控的弊端。

“揭榜挂帅”取得初步成效,技术攻关创新解决方案。作为一种以市场竞争来激发创新活力的方式,“揭榜挂帅”能够充分激发创新潜能,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安全应急装备发展。例如,通过“揭榜挂帅”研制成功的基于水上动力作业平台的溃口封堵成套装备,面向防汛实战需求,实现了从材料到工艺、从技术到装备、从试验到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创新,能有效满足大江大河抢险需要。再比如通过“揭榜挂帅”研制成功的天空地一体化自然灾害应急监测体系,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浮空器等对地观测技术,实现了面向多灾种、全过程和多要素的立体监测,可提供快速、实时、远程、可控的应急保障服务,有效辅助应急指挥决策,提升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水平。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高新企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龙头企业具备技术、资金、人才、市场和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优势,对产业链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一些无人机、视频安防、工程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面向地震和地质灾害、洪水灾害、特殊场景火灾等,研发了无人直升机、灭火无人机、移动机器人、无人驾驶消防车等多种智能化安全应急装备,赋能险情监测、抢险救援、通信保障、个体防护等应用领域,助力打造完备的产业链,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石。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发挥各自在产业链中的发展特色和技术优势,完善产业链结构,激活产业链活力,促进智能化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提升我国安全应急装备智能化水平的三点建议

实现强链补链,培育本土化、特色化的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产业链。一是完善智能化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成异质发展、协同发展、高效发展的格局。二是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带头作用,针对国内安全应急在智能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点难点,积极布局科技攻关任务,增加重点技术创新研发投资专项经费,夯实本土安全应急装备智能化发展基础。三是重点补链延链。积极培育具有特色的新兴科技企业,鼓励、帮扶重点安全应急装备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企业,协同创新,集中突破,补全产业链薄弱环节并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推广应用,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一是推动构建部门间协同机制,畅通供需部门对接渠道,建立供需企业对接平台,深入调研智能化安全应急装备供需现状,精准分析需求部门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推广需求,大力推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应用。组织产品及技术研发企业、用户、保险等各方联合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工作,通过实践检验智能化安全应急装备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模式,为大规模应用做前期铺垫。将部分急需的智能化安全应急装备纳入首台(套)扶持目录,加快本土产品市场推广。

坚持前瞻布局,推进安全应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强化数字技术在安全应急装备中的应用,推进安全应急产业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安全应急装备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二是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安全应急产业中的体系化部署,针对安全应急重点场景开展大模型应用,推进安全应急产业与未来产业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安全应急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2023-11-07 赛迪智库安全产业所 程明睿 许越凡 ——《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解读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8611.html 1 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 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