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电子信息产业网
  • 微博
第07版:2023世界VR产业大会 专题

AI大模型:为VR产业装上“加速器”

本报记者 宋婧

王睿俐

王巍巍

杨曦

史蒂夫·卡特罗斯

张天劼

李荣亮

戴宁江

饶泓

10月19日至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10月20日,由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南昌大学、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承办的AI大模型与智能计算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就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智能计算的融合创新发展展开讨论。

新西兰工程院院士王睿俐认为,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是数据、算力和算法。其中,算力是核心动力,如果没有算力的支持,所有的算法和数据最后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算力的核心是CPU、GPU、FPGA、ASIC等各类计算芯片,并由计算机、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和各类智能终端等承载,为人工智能提供基本的计算能力支撑。从本质上而言,算力是一种基础设施的支撑,算力越大代表着综合计算能力越强。

当前,伴随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应用场景向多元化发展,算力规模不断扩大,算力需求持续攀升。尤其是大模型及其相关应用在各行各业大量涌现,带来了算力需求的新一轮爆发。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5月,中国已发布79个10亿参数以上的大模型。预测2026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211亿美元,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从使用CPU进行训练,到后来GPU成为标准设备,再到如今专用AI芯片需求量增加,可以看到算力在大模型任务中至关重要。王睿俐指出,国内大模型虽然百花齐放,但追赶步伐仍需加快,主要差距集中在数据和算力上。

阿里达摩院资深技术专家王巍巍表示,大模型技术门槛高,训练和推理成本高昂,模型调优难度大,从模型到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国内硬件产商和头部云厂商应该思考如何解决算力的问题。未来大模型肯定有更大规模的应用,下一步必然要解决一个问题——模型如何支撑上层应用的发展?王巍巍认为,只有上层应用真正普惠到消费者,它的商业逻辑才能建立起来,收益才能反馈到底层建设上去。

每一项新技术的落地应用,背后都需要庞大的算力资源做支撑。然而,随着人工智能逐渐从“专用”走向“通用”,算力也因需而变,正在从计算走向智算。

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曦指出,以高德地图为例,在整个时空大数据运用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大量AI的算力以及研判能力。由于时空叠加了各类信息,然后还会产生二次关联的信息,这些时空数据的计算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

杨曦表示,在大模型时代,遥感影像判读从样本生产、模型训练、模型部署到智能解译的全流程将更精准、更高效。与此同时,影像解译也在驱动孪生模型的快速构建。

希腊Orama VR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卡特罗斯表示,在医疗行业,数字技术正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

据调查,有81位医疗保健行业高管认为,元宇宙极大地影响到了他们的组织。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之下,特别是在VR工具的加持之下,医疗培训时间缩短了57%。数据表明,VR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数字技术给医疗培训行业带来了很大价值,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史蒂夫·卡特罗斯强调,过去VR技术在医疗行业未被广泛采纳应用,手术程序的数字孪生可能需要8个月的时间才能进行一次模拟。而今天,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或许只需一天就能完成,这是跨越式的进步。

阿里云智算解决方案总监张天劼指出,面向大模型的智能计算面临三大挑战:一是GPU集群的网络性能导致模型计算效率(MFU)远低于理论计算效率;二是硬件故障、网络抖动导致无法长周期运行计算任务,传统容错方式时间和算力资源浪费严重;三是人力成本高、技术门槛高,需要提升模型开发和应用效率,降低模型的使用门槛。

“我们正站在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新起点。”张天劼指出,高性能计算、高性能存储、高性能网络协同工作、云化服务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开幕式的“数字火炬人”点火仪式和闭幕式的AR视效“亚洲花园”,以及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黑科技”,令世界惊叹。杭州城市大脑技术与服务有限公司CEO李荣亮表示,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杭州亚运会的新赛点。与此同时,大模型也在助力杭州城市大脑探索新路径。

杭州的发展理念包括一个“脑”和一个“场景”,通过场景来解决问题。比如,用交通场景来解决交通问题,教育、公安、停车一键式管理,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协同服务老百姓。李荣亮表示,在大模型时代下,杭州正在通过打造“云平台与算力融合的统一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城市大脑3.0新型大模型应用的创新与孵化。

大模型在广电行业的创新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江西广播电视台移动电视频道总监、江西广电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宁江表示,广电行业有大量的新闻数据、影视数据、融媒体数据、泛娱乐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等,通过把这些行业数据注入行业模型,将人工智能渗透到包括策划、采集、媒体资产管理、编辑审核、分发、反馈、终端在内的全生命流程,才能真正释放数据价值,推动广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核心都是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需要高水平的软件人才。南昌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饶泓表示,软件定义一切使得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不断被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合作理念应该从“由谁培养”向“为谁培养、怎样培养”转变。

2023-11-03 本报记者 宋婧 1 1 中国电子报 content_8588.html 1 AI大模型:为VR产业装上“加速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