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切实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我们必须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及面临的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把握形势、抢抓机遇,绘制河北推进新型工业化蓝图
河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工业立起来”的工作要求。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自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钢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亲自指导出台支持工业发展政策文件,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每月调度,今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十二。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首创工业三级诊疗体系,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共建“河北省工业诊断服务平台”,建设15家“工业医院”,培育130家“工业诊所”,签约9724名“工业大夫”,自今年以来,出具诊断报告1500多份,1—9月全省技改投资增长7.9%,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十;首创“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组织高校院所专家组建特派团266个,“一对一”派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派团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2.6%。
三是加强智改数转。大力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举办活动99场,参与企业超6900家,实现全省全覆盖,活动场次、覆盖企业数量均为全国第一,上云企业8.7万家,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21.2%,排名全国第一。
四是强化金融赋能。在工信部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2023数博会、“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路演,国家三大基金领衔的334家投融资机构深度参与,达成合作成果179项、创投项目30项;举办产融合作签约仪式暨银企对接,与32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截至9月底,全省工业贷款余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9.8%。
五是落实国家战略。在工信部有力指导下,围绕“6链5群”,京津冀工信部门首次联合印发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共建产业链、共创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凯盛君恒5.0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扩能提质,石药集团mRNA疫苗被国家卫健委纳入紧急使用目录。
当前,河北工业正处在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河北工信系统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总目标和“把工业立起来”的要求,积极筹备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研究制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全面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的热潮。
统筹部署、抓住关键,奋力谱写新型工业化新篇章
河北工信系统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围绕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一是修好传统产业升级“干道”。“一企一策”促进钢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着力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巩固工业设备上云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全国领先地位。持续开展“领跑者”企业培育,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二是育好新质生产力培植“赛道”。联合京津,加快建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等6条重点产业链,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物流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前瞻布局空天信息、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三是跑好科技金融数字赋能“弯道”。持续向“小巨人”企业派遣科技特派团。聚焦工业“六基”和重点产业链,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工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保险补偿机制。常态化开展科技资本对接,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四是换好低碳转型“绿道”。扎实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深化工业领域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加快废旧钢铁、动力电池等资源循环利用,打造“无废企业”“无废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