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灵伴科技: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协同驱动智能眼镜产业爆发 2025年05月16日 本报记者 张琪玮

近日,一张照片“刷爆”了虚拟现实行业人士的朋友圈:演讲台上,一位穿着黑色卫衣、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士正进行流畅的脱稿演讲。照片的“主角”——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创始人、CEO祝铭明指着自己看似普通的眼镜说:“我的发言稿就在我的眼镜里,翻页通过手上的戒指完成。”

以Rokid的“出圈”为代表,今年以来,企业家将AR眼镜作为“提词器”成为新潮流:在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佩戴了星纪魅族的AR眼镜;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佩戴雷鸟AI眼镜上会……

要让AR眼镜进一步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AR、AI与拍摄功能缺一不可。对此,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AR+摄像头+AI’已经成为AR眼镜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这一演进趋势的引领者,Rokid立足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着眼底层架构,坚持技术沉淀

“未来智能眼镜的形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带摄像头的眼镜’,而是要理解用户的话、理解用户看到的东西,进而理解用户的意图,以此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辅助,并将这些内容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用户眼前。”谈到Rokid对于智能眼镜未来“终极形态”的畅想,向文杰侃侃而谈。

以此为目标,自2014年成立以来,Rokid深耕多项核心技术,从底层系统到显示器件,均取得了可观成效。其中,Rokid自研的操作系统YodaOS尤其值得一提。向文杰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Rokid就开始布局操作系统领域;到了2014年,我们已经具备‘从0到1’的完整的操作系统开发能力了。直到今天,我们还始终维护着一套自主可控的开源操作系统——YodaOS。”

据介绍,不同于鸿蒙等国产操作系统,YodaOS是一套为AR眼镜等智能设备“量身定制”的操作系统。“聚焦语音控制、交互显示、空间计算、手势算法等AR眼镜的核心功能,YodaOS从最底层架构就持续优化,在持续推进国产芯片适配的同时,实现系统、硬件、软件、算法的协同优化,从而为用户带来真正的多模态交互体验。”向文杰说道。

此外,除适配AR眼镜、MR头显等不同的设备形态外,YodaOS还通过开放API接口,力图构建起良性、完善的开发者生态。“借助我们的操作系统,开发者在开发软件前不必了解空间计算、手势交互等技术,极大地降低了AR硬件应用的开发门槛。”向文杰表示。记者了解到,当前,已有超过4000家合作伙伴基于该系统开发了教育、工业、医疗等领域的AR应用。

同时,作为一家以AR眼镜为主营产品的企业,Rokid在光学元器件等硬件方面也予以高度重视。向文杰向记者表示:“光学技术方面,我们有完整的光学团队,在光学模组方面持续投入,与供应链联合,在优化自身产品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供应链上光学厂商的共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聚焦科技创新,Rokid研发人员超过员工总数的60%。截至目前,已拥有知识产权1000余项,其中国内外专利达547件(含360多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超120项,商标注册量突破400件。

瞄准产业趋势,开拓创新路径

谈到智能眼镜产业的创新发展趋势,向文杰多次强调,以智能眼镜为媒介,让AI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是Rokid始终坚守的发展信念。

“虽然今天的AR和AI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现在许多融合应用已经能够给小孩、老人和残障人士等群体带来较为明显的帮助与价值。”向文杰说道。例如,在文旅场景中,博物馆中提供的AR解说等服务,一方面为枯燥的解说增添了趣味性,另一方面又为不便视听的人群提供了新的观赏形式,深受老人、儿童等群体的欢迎。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眼镜的物理形态越来越轻量化,其搭载的AI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软硬件“双管齐下”的发展趋势下,可以预见,未来智能AR眼镜的应用场景也将随之拓宽;而功能越发全面、完善的AR眼镜,也必将进一步打破当前的产品定位边界。正如向文杰所说:“到了今天,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一个新的趋势正在逐渐形成:结合了AI能力的AR眼镜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像翻译、问答、搜索、支付诸如此类常见于手机端的功能和场景,都将逐渐被AR眼镜取代。”

立足于这样的判断和出发点,不同于产业中主流的、在传统AR眼镜上追加AI等功能的产品模式,Rokid选择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从底层架构入手,以多模态的形式支持AR与AI的融合。

“在我们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向文杰坦言,“由于这样的路径对于行业来说是全新的,无论是技术、生产,还是整个供应链的成熟度均有不足,各个环节都是挑战。但我们坚持下来,攻克技术难关,和产业共同成长,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始终着眼于‘终局思维’——我们相信,对于一个未来的计算终端而言,既然显示、交互和与AI的融合都是必由之路,那在此方向上的尝试和积累就应该尽早开始。”

十年磨一剑,作为Rokid技术积累的结晶,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售的新品Rokid Glasses已经初具“未来智能终端”的风采。“我们产品的问世对于产业来说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前面有人走通了这条路,后来人就会走得更顺一些,随着大家越来越认可AR眼镜的发展潜力,整个AR眼镜产业也会日渐成熟……这也是我们坚持技术积累、引领行业的意义所在。”向文杰说道。

完善产业规范,聚焦政策引导

“如果以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来类比智能眼镜的发展,Rokid Glasses就像是iPhone 1,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但仍有巨大的优化空间。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未来几年不断对其进行迭代和优化,使它步入如iPhone 4一般的成熟阶段,让它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向文杰畅想道。

要顺利推进产品和产业的发展,行业规范、政策引导缺一不可。向文杰从消费端、产业端两个维度向记者分析了下一步的发展需求和方向。

“就像大模型的‘百模大战’一样,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智能眼镜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智能眼镜品牌可能会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功能、规格各异的智能眼镜产品会层出不穷,行业的标准化迫在眉睫。同时,随着智能眼镜的普及,用户的隐私与数据安全等方面也需要持续完善,相关规范、认证等都要提上日程。”据向文杰介绍,当前,Rokid正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订工作当中。

而在产业端,则更加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支持。“当前,随着AR眼镜越来越多地与制造业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在各个产业尤其是电力和安保产业中,‘AR+AI’的模式同时包含了新装备和新技术,对新质生产力落地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希望聚焦新装备、新技术两个方向,旗帜鲜明地提出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推动产业进一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向文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