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京: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09月20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广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七个“聚焦”和六个“坚持”,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使命担当。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牢牢把握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牵引,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为做好首都经济和信息化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推动首都经济向更高质量迈进。

一、科技创新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制造业核心就是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头部创新资源全国领先,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数量在全国居首位,R&D经费投入强度和独角兽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高被引科学家”首次位居全球第一。优势所在即为责任所在,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率先布局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和智源、开芯院等新型创新平台,建成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多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研制出国内首款商业应用级高性能RISC-V核、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成功发射入轨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在未来产业20强城市排行榜中位居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将最新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着力把首都创新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二是优化产业创新组织机制,围绕氢能、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领域,灵活采取民办非企、技术联盟、“事业+企业”等创新联合体组织模式,设立新型产业创新平台,支持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协同创新。三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新能源航空器等重点领域,加强中试验证平台、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推动更多从“0”到“1”的突破,加快从“1”到“10”的转化,完善“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机制。助推从“10”到“100+”规模化、产业化,巩固壮大产业集成发展优势。四是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在重点领域储备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布局一批产教融合平台,着力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持续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北京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持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瞄准高端高质高新,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走出了一条以高精尖产业为引领的创新驱动之路。十大高精尖产业全部突破千亿元级,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产值突破3万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突破5000亿元。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等产业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信息软件业跃升为全市第一大产业,营收规模居全国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符合首都定位、彰显创新优势、厚植绿色底色、深化区域协同、充满发展活力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基础性产业战略支撑能力、打造优势产业万亿元集群、拓展未来产业新赛道,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一是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新能级,立足北京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准发力,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点。二是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超高清音视频、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量子信息、6G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科学识别和选择技术路线,以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加快未来产业发展进程,抢占新赛道。三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落实国家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建立健全地方标准,推动以标准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统筹推进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和腾退空间高效利用,深入实施制造业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绿色化达标。四是打造精准高效政策体系,围绕产业全链条关键环节及重点企业服务建立高精尖资金政策工具箱,调优普惠性政策,强化对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的支持,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等政策,加大对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为市场主体稳预期、强信心。

三、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水平是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前提,要抓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并作出系统全面部署。北京作为大国首都,主动强化担当,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以工程化组织产业链攻关,发挥产业链链主的牵引带动作用,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创新攻关机制,广泛汇聚优势研发力量,综合发挥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试点示范的作用,推动形成从攻关到产业应用的闭环,突破一批战略性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

下一步,北京将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国际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化点成珠、串珠成链、成组连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一是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根据国家战略目标及首都产业发展需求,按照“攻关牵引、平台支撑、场景应用、产业落地”的原则,统筹推进国家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和市级专项任务,通过实施一个专项、打通一个链条、提升一个产业,以产业攻关为牵引,集聚要素资源一体谋划产品攻关与工程化、产业化,推进平台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二是深化区域产业协同攻关,聚焦氢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京津冀“六链”建设,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上重点突破,通过产业链强链补链打通产业链“卡点”“堵点”,推动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三是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立高位统筹的集群发展协同促进机制,探索共建跨区域开放创新网络,与津冀共同打造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安全应急装备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力量,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强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数字经济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北京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着力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努力营造开放包容的产业发展环境,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11.1万个,建成公共智能算力2万P,环京算力接近10万P,建设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备案大模型数量占全国五成,网络安全、北斗、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规模全国居首。

下一步,北京将深度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新趋势,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积极构建数字化生态,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一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前瞻布局超大集群智算中心、智慧城市专网、卫星互联网、6G等新型基础设施。二是加强数字技术创新,进一步丰富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布局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与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抢占数字技术新高地。三是提高数据要素活力,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探索数据资产评估、定价、交易机制创新,完善数据沙盒监管制度,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为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输出制度创新经验。四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人、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技术试点应用和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形成大模型落地应用商业闭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学习理解,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北京力量。